
前几天在小红书刷到一位医生分享的案例,看得我心里一紧。
有个年轻女孩,例假走了没几天,内裤又有血,以为是排卵期出血,就没太在意。
后来出血频繁,去医院检查,结果是早期宫颈癌。
在保险行业这些年,我也接触了不少理赔案例,发现很多得宫颈癌的女性才30多岁。
整天和健康、风险打交道,我平时也会多留意一些健康知识。
今天就想跟姐妹们聊聊宫颈癌:为啥它越来越喜欢年轻女生?我们又该怎么防?
以前总觉得宫颈癌是中老年才会得的病。
但现在重点人群已经变成25-45岁,也就是80、90后女生。
“年轻化”的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
一是大家健康意识强了,很多女生主动去做宫颈癌筛查,问题也就更早被发现。
另外,HPV病毒—也就是宫颈癌的主要元凶,它的感染高峰之一是17-24岁。
性行为是HPV传播的主要途径,现在性观念和性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有可能让宫颈癌更偏爱年轻人。
但感染HPV≠私生活混乱,病毒也可以通过共用浴巾、不干净的内裤、公共马桶等间接接触传播。
感染HPV也不一定就会得癌,有正常性行为的女性,一生中感染HPV的概率有80%。
大多数人感染后,1-2年靠自身免疫就能清掉。
HPV还分低危型和高危型,不同病毒引起的疾病是不一样的。
只有持续感染高危型,才可能发展成宫颈癌。
万一查出HPV阳性,不用太担忧,听医生的,该复查复查,该治疗治疗。
感染HPV病毒到宫颈癌,就像是“小偷入侵城堡→逐渐破坏防御→最终攻陷城堡”的一步步演变。
在发展到宫颈癌之前,都是有机会发现“坏细胞”,并通过治疗把它清除,所以及时筛查很重要。
宫颈癌筛查主要有2种方式:
两项检查都有可能漏诊,建议两项一起做,结果更准。
如果两项都有问题,医生一般会建议做阴道镜+活检,进一步确认是不是宫颈癌。
具体的筛查频率,大家也可以参考这张图:
之前在小红书看到有姐妹分享,带妈妈去社区做免费两癌筛查(宫颈癌+乳腺癌),结果查出HPV33阳性(高危型)。
后来去三甲医院做了TCT和阴道镜检查,幸好没啥问题,开了提高免疫力的药,吃3个月再复查就行。
宫颈癌最麻烦的是早期症状不明显,发展到后期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异常阴道出血、分泌物增多等情况。
一旦有这些信号,一定要去医院做HPV+TCT检查。
早期和晚期发现差别也很大。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费用几万块还能控制。
如果拖到中晚期,手术+放化疗一起上,可能要几十万,恢复情况也差很多。
所以早发现真的很重要!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癌症,99%都和高危型HPV有关。
只要找对方法,完全可以预防。除了定期筛查,另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打HPV疫苗。
最好在开始性生活前打,效果最好。但就算有性生活了也能打,一样有保护作用。
不仅女生要打,男生也可以!男生感染HPV可能会得肛门癌、生殖器疣等,接种既能保护自己,也能减少把病毒传给伴侣的可能性。
现在有二价、四价、九价可选,建议有条件直接冲九价,防的病毒类型更多。
我大学时就接种了九价,当时还得摇号,一针一千多,要打三针。
现在方便多了,很多医院、社康都能约,大家可以关注当地卫健委公众号。
最近还出了国产九价,一针499元,便宜不少。
有些地方还有优惠政策,比如深圳,14岁以下初一女生免费打二价,有些地方四价、九价也能减免一针费用。
打过疫苗也不是“免死金牌”哦,疫苗不能覆盖所有HPV型别,就算接种过疫苗,也一定要做好筛查。
另外,我也建议大家用保险做个“兜底”。
我自己是买了百万医疗险和重疾险,万一真生病,百万医疗险能报销医疗费,重疾险直接赔一笔钱,至少不用为钱发愁。
写这篇文章前,我问了几个身边的女同事和朋友,发现不少人对HPV还是不太了解,觉得“感染了就没救了”。
其实真不用太紧张,HPV感染就像感冒一样常见,大多数人都能自愈。就算持续感染,还有疫苗、筛查、治疗这些方法能应对。
把这些知识分享给大家,就是希望更多姐妹能重视起来,提前预防真的很重要。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身边的朋友,我们一起预防,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