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能抵税的保险又热门起来。
这类产品既有保障,保费又能抵税,相当实用,想买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不过挑产品的逻辑还是跟正常买保险一样——要符合自己或家人的需求。
为此,我们专门整理了最新的税优保险金榜,希望帮大家兼顾省钱和实用,挑到更合适的产品。
主要目录如下:
没精力深入研究的朋友,也可以直接点击这里,让专业规划师为你一对一推荐合适产品,更省时省事。

以上产品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部分要讲的,是带增值属性的“税优险”。
简单来说,买了就能拿来抵税,每年最高税前扣除2400块。
除此以外,它还有个和增额寿很像的特点:交钱之后,保单会持续增值,之后想用钱可以减保或者退保。
两个特点都很适合打理闲钱,算上抵税额,收益率还是挺亮眼的。
我们帮大家挑了两款很不错的产品:
.png)
岁岁享3.0:热门ip产品
岁岁享3.0由中荷人寿承保,是很热门的税优产品。
以“30岁女性每年投2400元,投5年共1.2万,20%税率”为例:
交费期内,每年能抵480块税费,相当于只投入了9600块,保单却按1.2万块对应的价值增值,第5年的收益率就有2.77%。
税率更高,收益率也会更高,比如30%税率5年交,第5年收益率能达到6%。
关键是收益不错的同时还安全稳定,在市场上几乎找不到这样的产品。
另外也可以考虑中意人寿的颐养岁悠2.0,前期收益率比较高,后期收益率比岁岁享3.0低一点,很适合短期交费的朋友。
不管选哪款产品,大家都要注意两点:
第一,上面计算的生存总利益和收益率都包含了抵税额,要比产品自身的收益更高。
交费期后没有了抵税功能,后期的收益率会逐渐降低。
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未来的收入情况来选交费期限,比如工作收入稳定的就可以考虑10年交,担心收入下降,则可以考虑3年交。
第二,当税率有变,比如收入降了或者涨了,那当年抵税额也会变。
如果想测算自己交费的实际收益,或者想对比其他交费年限下的收益,都可以点击这里,让专业规划师为你一对一答疑解惑。
到11月底,“个人养老金”就满3周年了。
简单来说,它是一个账户,每年最高能往里面投入1.2万,最多能节税5400块。
投入到里面的钱,可以用来买存款、基金、保险、国债等。
我们也帮大家挑了4款个人养老金保险,包含两款两全险、1款快返年金,1款养老年金:
.png)
需要先说明,无论是领钱、减保还是退保,钱都会先回到个人养老金账户,等正式退休后才能从中领取,只有长期失业、国外定居等情况才能提前拿出来。
我们来看产品:
到期可以直接拿到一笔满期金,比较适合想要一次性补充养老钱的朋友。
建议优先选择中意人寿的悠然金生(分红型),以“30岁女性,交5年,每年交1.2万,55岁领取”为例:
含分红满期生存总利益一共12.5万,含分红预期收益率为3.73%,相当不错。
中意人寿的历史分红水平非常亮眼,在分红险市场也很出名,未来分红信心还是比较强。
如果希望固定收益高一些,可以选太平人寿的鑫多多2.0,大公司产品,抵税后的满期收益率有2.75%。
推荐太平洋人寿的蛮好的人生2025,也是这两年的热门IP产品,领钱速度比较快,适合对灵活性有一定要求的朋友。
举个例子:
还是30岁女性,同样的交费条件,第5年开始每年能领1200左右,最长领到105岁。
不用纠结能不能活到这岁数,关键是活得够久也能领到钱。
同时第5年开始,它的现金价值就能长期跟已交保费差不多,领的钱就相当于“白赚”的。
这相比其他产品就有操作空间了:
每年领的钱回到账户里,你拿去买其他产品比如基金,能赚点钱最好,亏了也不心疼。
之后有其他的计划,比如自己的投资经验丰富了,也有不错的收益成果,想用更多钱去投资,那就可以退保把钱拿回到账户用,也不会有什么亏损。
养老专用,领取时间接近退休时间,一般最早可以55岁或60岁领取,适合想要持续补充养老金的朋友。
目前固收产品和分红产品的固定收益差距不大,建议大家优先考虑分红型产品,收益上限更高。
以泰康人寿的乐享百岁庆典版(分红型)为例,30岁女性交5年,每年1.2万,60岁领取:
每年保证能领3360元,最长领到106岁。如果想多领些,也可以选更长的交费期限。
同时,从交费第二年开始,每年能领一笔分红,到80岁预期收益率有2.8%。
至于分红水平,这两年受分红限高影响,泰康老产品分红水平都比较低,大部分是30%多。新产品就比较好,分红实现率都能达到100%以上。
长期来看,公司底蕴摆在这,加上限高前几年的分红水平都不错,未来还是相对乐观的。
另外可以看到,它的短期预期收益率也不错,但计算包含了现金价值、分红和抵税额,现价本身并不算高,买了还是长期拿着等领钱比较好。
如果担心分红稳定性,更想固定领取多一些,也可以考虑国民养老的国民慧选2号(节税版)。
差不多的交费条件,只看固定领取,它每年多领个六七百。如果交费期更长,比如10年交,那每年固定能多领个一两千。
只不过这款产品开始领取后就没有现价了,需要注意一下。
总的来说,不同类型的年金,适合的朋友也不一样,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来选择。
如果比较纠结,不确定该怎么选,或者还是不太了解这些产品,也可以点击这里预约咨询,我们的规划师会结合你的需求免费帮你筛选合适的产品,协助你购买。
和普通的医疗险一样,税优医疗险也能报销生病住院的各种费用。
所以挑选细节同样差不多,要关注保障范围、报销门槛等。
我们根据报销范围,把进榜的税优保险,分成百万医疗险和防癌医疗险两大类,挨个来看。
1、百万医疗险
目前能抵税的百万医疗险类产品,较推荐的有这些:
.png)
蓝医保·住院医疗险:价格便宜保障全
蓝医保·住院医疗险,由太平洋健康险承保,大品牌,性价比也挺高。
它保证续保3年,有“百万版”和“关爱版”两个版本。
如果没啥健康异常,就优先考虑“百万版”,就是常规的百万医疗险保障。
一般住院可选0免赔,一万及以内能报销50%,很不错。
不过它没有普通外购药械保障,稍微有点跟不上市场节奏。
至于“关爱版”,只有5万既往症医疗保额,只报35%的社保内费用,且给自己买才能抵税。
它比较适合有健康异常的朋友,但我更建议优先考虑免健告医疗险,保障要好得多。除了特定的严重疾病,其他一般既往症都能赔。
如果还有预算,又想抵税,就可以再考虑“关爱版”,针对一些严重既往症做个兜底。
好医保·少儿长期医疗险:少儿保障好,重疾拓展特需
「好医保·少儿长期医疗险」由平安健康承保,适合给孩子买,整体保障非常不错:
除了传染病门急诊保障外,其他保障都能保证续保到孩子19岁,很稳定。
要是大人也想提升就医品质,可以看看「人人保·中端医疗险(计划一)」,最高70岁也能买,可以拓展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特需部。
如果之前生过病,核保后可能会自动分配到计划二或计划三,保障比较一般,比如都不保院外特药,投保前需要留意。
另外,相比常规的中端医疗险比如星相守(计划二),它的保障也相对一般。如果要买的话,还是建议先看一下常规产品,没必要为了抵税硬买这类产品。
2、防癌医疗险
和上面的产品不同,防癌医疗险只能报销癌症住院的费用,但很多产品都能终身续保。
癌症是国内最高发的重症、难症,有份防癌医疗险兜底更安心。
它的健康要求比较宽松,有三高、乙肝之类的也能买,比较适合身体一般的成年人或老年人。
我们筛选了两款优秀产品:
.png)
蓝医保·终身防癌医疗险:保障很全面
蓝医保·终身防癌医疗险由太平洋健康险承保,最高70岁都能买,保障很全面。
关键是终身保证续保,只要按时交费就不用担心续保问题。
不过得在产品指定的125家医院进行治疗,才能报销100%的医疗费用。
要是居住地附近的医院不在指定范围内,也可以再看看「好医保·终身防癌医疗险」,指定医院范围更广,健康和年龄要求也更宽松。
具体的指定医院,可以在产品页或者投保须知内看到。
要注意,这两款产品健告都会问到甲状腺/乳腺/肺部结节等,有异常可能买不了,有需要可以点击这里,让我们的规划师免费协助你核保。
不同产品可以叠加抵税吗?买完就能直接抵税吗?
看完前面的产品内容,大家也可能会有一些相关的问题,下面我给大家解答三个比较多人会问的问题:
Q1:税优健康险和个人养老金,可以叠加抵税吗?分别怎么抵?
可以叠加抵扣,各自额度互不影响。
具体操作如下:
我们也做了两种类型的操作流程图,大家跟着操作就行。
.png)
.png)
Q2:买了多份税优险,能叠加抵税吗?
能叠加,但抵扣总额不会超过2400元。
比如买了税优医疗险1500元,又买了另一款税优护理险1000元,那两份产品都可以拿来登记免税。
但抵税上限还是2400元,不会因为多交了保费就能多抵税。
Q3:现在买税优险或个人养老金,今年还能抵税吗?
不同地区可能有不一样的政策。
有的地区是按年一次性抵扣,比如现在买了,明年3~6月个税清缴时就能申报抵税,一次性抵扣2025全年的。
有的地区则是要求按月抵扣,即200元/月的额度。
比如今年12月买了,那申报抵税时就会先抵掉12月的,剩余月份就顺延下去,总共还是能享受到12个月共2400元的税优额度。
这个影响不大,买了产品的朋友,电话问一下当地的税务局就行。
对打工人来说,抵税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能增加到手的收入。
这期税优保险榜单,就是想帮助大家买到适合自己的优秀产品同时,还能抵税,锦上添花。
金榜筛选的税优产品太多,制作不易,如果觉得有用,欢迎点赞分享,你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如果你对产品不太熟悉,看不懂产品保障,想了解不同交费方式的收益率等,都可以点击下方卡片,我们的规划师会免费给你讲解分析,协助你购买:
85512
84521
84400
84054
83521
82145
81250
80125
78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