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熟悉我们的朋友都知道,我们特别重视大家的留言,每一条都会认真看、认真回复。
前段时间,我们做了有关于疾病专题的调研,问了大家最想看什么内容?很多朋友都不约而同地说——想了解真实的治疗经历、术后康复、费用报销等细节。
这个与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今天「健康信号灯」专题正式和大家见面啦。
第一期,我们聊一个特别「高频」却被低估的癌症——甲状腺癌。
数据显示,2022年甲状腺癌就已经悄悄挤进了全国高发癌症的第3位,并且发病率每年还在以约20%的速度增长,越来越多人被确诊。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保险公司的重疾理赔名单上,它也是“常客”。
很多人觉得甲状腺癌是“喜癌”,切了就没事,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天邀请了切完甲状腺半年的同事茜茜,作为一个整天和保险打交道的「业内人」,突然变成「当事人」,她对甲状腺癌有了新的理解。
以下为茜茜本人自述。
都说甲状腺癌是最温柔的癌症,不可怕,对身体也没有什么严重影响。
但半年前,拿到确诊报告的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这“癌症”两个字的份量——它终究是个“癌”字当头,和普通的肠胃炎、阑尾炎完全不同。
其实体检报告上的“甲状腺结节”已经陪我四年了,一直都是3mm左右,很小也不痛不痒,医生都说“定期观察就好”,我也没当回事。
结果这次复查,医生盯着B超单皱起了眉头:“纵横比>1了,有恶性的可能,尽快穿刺吧。”
开始还抱着一丝丝的侥幸,我又去了另外一家医院,医生也是给出了同样的诊断——恶性的可能很高,结节的位置紧贴气管,如果不做手术,保守观察的话,一旦发展很容易穿破气管。
于是我只能尽快穿刺,一周后我拿着穿刺报告,看着上面明明白白写着“甲状腺乳头状癌”七个字时,整个人都懵了。谁能想到在此之前,我还是个能跑全程马拉松的人,现在却突然变成了癌症患者。
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害怕手术,也不是担心自己要受多少罪,而是立刻想到我不到2岁的儿子——我生孩子晚,他刚会跌跌撞撞扑进我怀里,软软地叫妈妈,我还有机会陪他长大吗?
那段时间,我忙着找专家、抢号、排手术,安慰自己:熬过去就好了。却不知道,手术只是入场券,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从手术室出来的那一刻,我的人生很明显变成了“之前”和“之后”。
全麻醒来后,发现自己说话变得吃力又嘶哑。讲话很费劲、喝水容易呛到、无法用力咳嗽,连叫护工都困难。医生说是手术中影响了“喉返神经”,后面会慢慢恢复。
令我比较绝望的是术后必须在床上解决上厕所的问题,那一刻的自尊与无力的拉扯,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脆弱。
然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其他病友的故事。
我隔壁床的女孩,是个95后,长得特别漂亮,性格非常开朗,就是大家口中的“E人”。
她手术前一晚还在点奶茶喝,和我们有说有笑。但病情却是我们中最重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12个淋巴,不得不做全切,后续可能还要做其他治疗。
术后她变得沉默了很多,整个人也蔫蔫的没有之前那么有朝气。看着她,我第一次意识到:疾病面前人人平等。
还有一个和我一样的年轻宝妈,是个销售总监。术前电话一个接一个,术后没两天就开远程会议处理工作了。
她听说我是做保险的,和我说:“其实我以前也买过保险,但工作一忙,忘了续费,保单失效了……现在只能拼命赚钱,孩子、房贷、车贷,哪一样都不能停。”看着她忙碌的身影,我有些惋惜。
但也有不一样的,病房最外面的是一位45岁左右的企业高管。
她早早就为自己做好了健康风险管理,整个住院期间不仅有保险公司提供的专属护工全程陪护,公司还给了她2个月的全薪病假。她不需要为钱发愁,也不用担心工作受影响,术后唯一要做的,就是安心恢复,非常松弛。
在病房里,我特别清晰地感受到:疾病可能无法选择,但能不能安心养病,是自己可以提前选的。
说到这里,我必须感谢几年前那个迷迷糊糊买了保险的自己。这次手术住院总费用近2万,医保报销后,住院加上门诊费用,一共2831.28元,百万医疗险重疾0免赔,100%报销,自己一分没花。
不仅如此我的重疾险,因为属于旧定义,确诊后得到了一笔50万的全额赔付。
但很快,这种庆幸就变成了后悔——我的重疾险是单次赔,这次赔完保单就终止了。
我才36岁,未来的路还很长。现在想再买多一份重疾险,却因为“甲状腺癌”的病史,还有其他身体异常而困难重重。(年龄越大健康异常越多,这下是真体会到了)
现在十分后悔当初没有多买点保额,或者附加“癌症多次赔”等可选责任,不然术后还有保障。
如果大家也对保险配置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规划才能避免类似的遗憾,可以点击这里,预约专业的保险顾问1V1咨询。
很多人都觉得:甲状腺切了就切了,没什么大不了。但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懂:这只小小的“蝴蝶”飞走了,你的生活真的会换一种节奏。
比如,精力明显大不如前,以往能跑全程马拉松的我,现在慢跑20分钟就累得喘气。
还有开始莫名其妙地抽筋,半夜常常痛醒。上网搜了一下才发现原来切除甲状腺,还有可能影响到另外一个器官——甲状旁腺。于是,补钙成了我的新功课。
当然,还有每天雷打不动的“仪式感”——吃优甲乐。
因为要和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物(鸡蛋、豆浆、牛奶、燕麦、粗粮等等)间隔4小时,我试过定凌晨4点的闹钟吃药,就为了9点上班前能吃个正常的早餐。
但实在太难坚持了,而且有时候会记不得到底是吃了还是没吃,不是漏服就是多服。
重点是优甲乐这个东西,吃多了甲亢吃少了甲减,经常要根据甲功去调整药量。有一次我就是偷懒耽误了复查,结果一下TSH值直接掉到0.1,变成了中度甲亢!时常感觉心慌、手抖。
不过让我感到压力最大的,还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复发”的可能。
每3-6个月的复查就像大考,挂号、抽血、照彩超...等报告时,都会想起病房里那个扩散了12处淋巴的漂亮女孩,心里默念“这次报告也一定要是好结果”。
回顾这些从确诊到康复的点点滴滴,我重新理解了“准备”的意义——人的一生真的很有限,不要等到下雨才修屋顶,而是晴天就把瓦片铺好。保险也好,生活也好,都是如此。
我开始重新运动,不再是为了跑马拉松,而是为了能多陪孩子几年。
我也学会了和情绪“和平相处”。以前总是容易焦虑,现在反而更加平静,也许是曾经无限接近过生命的另一端,所以才更懂得活在当下的珍贵。
虽然甲状腺癌生存率高、预后好,但它毕竟是你身体的内分泌管家,没了它,生活真的会有很多不便。
所以,请大家一定要好好爱护你的"小蝴蝶"——定期体检,保持好心情,别让它轻易飞走。
看完茜茜的故事,如果你对甲状腺相关的健康保障有疑问,或者想知道有甲状腺结节等异常,是否还能买保险、什么产品保障好?点击下方卡片,预约专业规划师提供1对1的产品筛选与投保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