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不知不觉这已经是bob体育半岛入口 来信的第五期了,很荣幸在9月的最后一个周三,有机会和大家说说话,我是本期的来信人——Winkie,做理赔工作已经有8年了。
今天的推送,是伴着窗外台风“桦加沙”的呼啸声敲下的。我的朋友圈里满是关窗避险、提醒平安的消息。在超强台风登陆的日子里,“安稳”两个字显得格外珍贵,而我的理赔工作,正是想帮客户求得安稳。
有人问过我,天天跟理赔单、病历本打交道,会不会觉得枯燥?其实恰恰相反,在bob体育半岛入口 做理赔,我更像一个“故事收尾人”。因为对我来说,每份保单都有它的故事:可能是新手爸妈给宝宝的守护,是打工人给自己攒下的安全感,也可能是在外的游子偷偷给父母的安心。
今天想跟大家聊的,不是冰冷的理赔流程,而是我最近记在工作手册里的两个故事——
接到L女士的求助时,她的情绪还很激动,因为她刚刚挂断保险公司的电话,工作人员和她协商按30%理赔。
L女士的妈妈前几天因为弯腰捡东西,结果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腰部骨折,本以为买了意外险能安心养病,保险公司却说这不是单纯的意外,而是疾病造成的,只能赔30%。
“你说这叫什么事啊?说我妈妈投保前就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但她又不是因为这个摔倒的!”L女士的抱怨我也很理解,我一边安抚她的情绪,一边快速翻看着电脑上的资料。
保险公司理赔结论那一栏赫然写着:本次的诊断为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属于伤病共存的情况,故按照30%承担意外的费用。
病理性骨折?我根据过往的经验,快速抓住了这个关键词:疾病的确会导致人的骨骼变脆弱,增加骨折的风险,如果是这样,老人摔倒只是诱因,而疾病才是核心原因,那确实不是单纯的意外。初步判断下来,保险公司的审核结论似乎也合理?
但合理,就真的没有争取的余地了吗?我反复琢磨着,突然眼前一亮,又有一个关键词进入了我的视线——“伤病共存”:
1、在这个案子中,外力(摔倒)确实是重要诱因,保司既然提出了协商理赔,那也就认可了这个意外;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主要处理的也是骨折问题,不是基础疾病,所以保司揪着“病”不放,是有些不近人情了。
2、更关键的是,L女士当初给妈妈投保时,这款产品的健康告知只涉及严重疾病(例如恶性肿瘤等),并没有问到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那投保的时候不问,现在拿这个当理由来压赔付比例,难道就合理吗?
图:工作手册中的相关笔记
在找到这两个切入点之后,我赶紧和保司的理赔专员联系,一遍遍陈述,一次次据理力争,这不是吵架,而是一场基于条款和事实的论证。
但过程远比想象的曲折,第一次反馈,对方表示“待核实”;第二次,回复依然是“需要再讨论”。期间,还发生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小插曲:L女士气冲冲地来找我,说保险公司反馈她的电话打不通,可她的手机全天都没响过。
“他们是不是在骗人?”她问。我只能一边安抚,一边再次去催办、沟通。
直到我打了第三通申诉电话,把之前的理由又梳理了一遍,还强调了“保司反复推迟的行为,已经让客户产生了不信任”,要求他们必须在当天联系用户。
大概过了几个小时,L女士发来消息:“保司同意按100%赔付了!幸亏当时找了你们,不然靠我一个人跟保司掰扯,肯定早就放弃了。”文字后面还跟了个哭泣的表情,我知道,那是松了口气的眼泪。
而电脑这一端的我,也在工位上长长地、长长地松了一口气,那口气,憋了快两个星期。
L女士最终顺利拿到了5000多元的理赔款,比原本多了近4000元。虽然这并不是一笔大钱,但对于一个着急的女儿,一个受伤的妈妈,以及“操心的我”来说,都是非常圆满的结局。
“你根本就是个骗子!”在整理C女士的案件时,对话框里出现的这句话,似乎在提醒着我,这次协赔的经历有多曲折——
第一次和C女士打交道是在今年5月,她通过1V1的理赔咨询服务找到了我,说医生怀疑她妈妈的甲状腺结节是恶性的,建议做穿刺,她想先了解赔付流程。
我翻出她买的防癌险条款,告诉她如果最终的组织病理学报告确诊是恶性,就符合理赔申请的条件。她似乎松了口气,因为家人一直不理解她买保险的举动,纷纷指责她“被骗了”、“浪费钱”,如果真的能赔下来,那也不枉费她的坚持。
但就在我建议她先向保险公司报案时,她却一口回绝了:“这都还没做穿刺,万一是误诊呢!”
虽然医生认为恶性的概率比较高,提前报案也能让保险公司有所准备、锁定理赔时效,但看到C女士的坚持,我没再多劝,心里也希望这只是一次乌龙误诊。
在C女士妈妈做穿刺前,我依然和她保持着联系,希望随时为她提供协助。转眼到了6月底,C女士妈妈的穿刺报告出来了,确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但可惜的是,防癌险的理赔条件,是需要提交组织病理学报告的,也就是说得等阿姨做完手术、取出肿瘤再做检测。
可没想到,当我和C女士说明这一点时,她的怒火瞬间被点燃了:“怎么我同事线下买的重疾险,交穿刺报告就能赔,你这边就不行?线上保险果然就是不靠谱!”
这应该是C女士的第一次情绪崩溃,我其实非常理解,因为这段期间她一直在看社交平台上的理赔帖子,其中有不少负面的声音,看完很难让人不焦虑。
所以我耐心地和她解释着条款,举了很多过往的案例,也告诉她不要因为理赔耽误治疗,还是先尽快准备手术。
7月底手术结束,C女士终于提交了理赔申请,可没想到当天就出了岔子:保司发了“问题件”,让客户补充完整病历,还说要安排面访。C女士的情绪再度崩溃:“按照你说的,我该交的资料都交齐了,还要补什么?而且约我面访的人态度太差了,我要换个人,你必须帮我反馈!”
我赶紧尝试和保司联系,但那边却不接受第三方对接,需要让客户亲自打电话。C女士这边也无法理解:“明明找的是你们买保险,凭什么要我来处理?”就这样,我只好两头不断地沟通,希望找出到底缺失了什么资料。
就在我又一次准备联系保司时,C女士略带抱歉地表示,她带妈妈复诊时才发现确实漏了一份材料,原来是医院没有给到她。
我长舒一口气,终于找到问题所在了,本以为这下总算可以顺利起来,但也许负面情绪就像磁铁,总是会吸来糟糕的结果:C女士尝试着用手机补交资料,但每次一点击上传的按键,APP就会闪退,反复无果后,她的情绪第三次崩溃了——
“为什么只有我这么不顺利?”
“是不是保险公司也在针对我,不让我理赔?”
“你和保险公司也是一伙儿的,我要投诉到监管!”
……
这些消息不断蹦出来,那一刻我有些无奈,但更多的还是心疼,本来就因为家人生病心情很差了,在理赔过程中还遇到了这么多波折,换作是谁都会失控的。
我辗转对接到了保司的客诉负责人,把C女士录屏的APP闪退过程发了过去,经过排查后,确认是系统问题。那边的负责人也很纳闷:“真的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太抱歉了。”他给了我一个邮箱,让C女士将资料发到这里。
也许是前期波折太多,这次总算苦尽甘来了,就在上传完资料的第二个工作日,C女士就收到了理赔款,审核特别高效,我这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最终,我也收到了C女士的那声:谢谢你,还有,对不起。
其实整个过程中,我的心情并不是毫无波澜,也有过好几次情绪失控,特别是被质疑时,还一个人在角落哭了一会儿,我甚至想:是不是我处理得不够好,才让她这么辛苦。
但每当要放弃的时候,我会想到电脑另一端的她,一定比我更焦虑更疲惫:明明买了保险却赔不了,家人的不支持,网络的负面声音,都压在了她身上,我想陪在她身边,尽力帮她打赢这场仗。
好在,我们胜利啦:)
图:案子结束后,C女士主动提出要推荐我们
去年,bob体育半岛入口 总共帮4602个家庭拿到了3222.7万理赔款。说真的,刚看到这些数字时,我没觉得它们多庞大,反而想起的是每个数字背后的画面:
是像L女士妈妈那样,摔了一跤需要意外险托底的老人;是像C女士妈妈那样,查出癌症靠防癌险扛过手术费的患者;还有一些,被我们通过视频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借着今天的两个故事,也想跟大家说几句实在话,都是我这些年做理赔攒的避坑经验:
*不同类型的保险理赔会有差异,如果大家理赔时不清楚需要提供什么材料,可及时联系我们协助
我始终记得刚入行时,师傅对我说:“理赔不是给钱这么简单,而是帮人把担心变回放心。”
在最后,我也想告诉大家,不管你当初是自己在平台下单,还是找规划师投保,以后如果遇到任何理赔的坎,都可以来跟我们说说,bob体育半岛入口 的1V1理赔服务一直都在,我们会陪着你一步步度过“担心”,找回“放心”。点击这里了解更多:
看到这里的朋友,谢谢你,愿意听一个理赔人的絮絮叨叨。也盼着“桦加沙”早点过去,大家都能平安出门、踏实生活。如果你遇到了任何理赔问题,欢迎点击下方卡片预约规划师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