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利率这么低,好奇大家都怎么存钱啊?
简单算了一下,假设每月有1万利息,不上班也能过舒服日子。
「躺平资金」直接飙升,从过去的200多万,到现在的1200万。
如果还抱着“攒够一笔钱就吃息躺平”的想法,恐怕要幻灭了。
不过,也有一群人血脉觉醒,早知道存款靠不住,开始寻找新的搞钱路子。
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闷声发财的?
2023年年底降息,我就嗅到了危险的信号:3年期定存掉到1.95%了!
存75万,1个月利息才1千来块,再不往外挪,真得啃老本。
但不动“本金”是我的底线,当时看到金价猛猛涨到480元/克,我就贼心动。
对比了几种黄金投资方式:
买金条变现差,不能生息,还怕被偷;
买银行积存金,得兑了黄金再卖出,怪折腾的;
最终选了黄金基金,一种投资黄金ETF的基金,操作方便能定投,不用盯盘买卖。
存款一到期,我立马把55万压仓底的钱挪到余额宝、债券基金,剩余的钱再分批买入黄金基金。这样一来,金价暴涨我能吃到肉,跌了不至于血亏。
现在账户悄悄多了十来万,谁懂啊家人们,这种躺赢的快乐,真香!
我能实现退休自由,全靠3套能稳定收租的“房子”。
2010年,我买入第一套房,收租十年赚了五十来个。后来也是真操心,房租接连下跌,遇到淡季,还得跟别的房东内卷降价。
实体房收租不香了,我又瞄向了“金融房产”:
“一套”是REITs基金,它能帮我投资房产、基金设施建设,每年收的房租、赚的钱都有我的份。
就跟买房收租一样,每年打钱,而且是强制性分红。按法律规定,REITs基金收益的90%都要分给我,每年至少能收到1次分红。
前几天,入手的几只REITs分红到账,算了下年化分红率有5.9%,比银行理财的收益高多了。
“另一套”买的分红型养老年金险,给自己盖了间“终身收租”的养老商铺。
退休后,每年收一笔“基础租金”,哪怕市场再差,我都有养老金花;行情好了,还有额外分红,帮我涨养老金。不担心空置赚不到钱,心里踏实有盼头。
我投入60万,分3年交,从60岁起每年收租3.5万,活多久领多久。
躺平“吃息”的方式,可不只有存款一种。
真正能躺平的资产,是在我呼呼大睡的时候,还能替我赚钱。
躺平收入减少,就想办法开源。我开始挑战100种职业,是受抖音博主的启发。
看他每天做不同的兼职,像在玩模拟人生的经营游戏,随时切换不同角色,体验不一样的人生,自由自在。
我也想利用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做点任务,赚赚金币:
当过整理收纳师,第一次接全屋整理,赚了2000多块
做过陪诊师,陪老奶奶挂号、问诊,奔走在医院走廊,3个小时赚200块
也做过演唱会兼职,全程10个小时,很累,但带薪听演唱会也挺爽
...
我把经历感受发帖到网上,也做成职业体验系列,没想到爆了,还意外接到商务广告。
谁能想到,躺平1年,25万存款不仅没少,最后还多了3万。
对于我来说,躺平不是啥都不干,直接摆烂。
而是用自由的时间,换人生体验,活得有趣,每一天都是重启人生。
在股市追涨杀跌,狠心割肉30%,得出的血泪教训:
择机炒股,就是普通人投资的最大骗局。以我这等三瓜两枣,想跟一群世界范围内最聪明、资金实力最雄厚的人博弈,从他们手里赚取收益,简直比登天还难啊。
看清自己的局限性,也接触不少投资大师的理念后。
我放弃择时,选择一种“懒人投资”策略,参考桥水基金的全天候配置思路。
分散配置多种不相关的资产:股票、债券、商品。这3类资产长期是上涨的,但短期涨跌呈负相关,比如:股涨债跌,那分散配置就能对冲收益。
东边不亮西边亮,让投资组合在任何经济环境下都不至于爆雷:
当然,懒人投资也不是放着不管,如果遇到股市非理性暴跌,我也会适当加仓,不浪费机会,但我至少能从“胆战心惊的盯盘日常”里解放出来。
果然,最聪明的投资是靠策略取胜,让你睡得安稳。
当外资机构在A股里铩羽而归时,去年,桥水基金以全天候策略在中国大赚35%。而我也终于能搭上股市和黄金的红利,安心躺平。
吃息躺平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也让我们更清醒地知道:真正的“躺赢”,需要主动出击。
有人搭上黄金红利,赚得盆满体钵;有人沿用“吃息”的逻辑,找到能持续产生现金流的资产,稳稳收租;也有人勇敢踏出舒适区,摸索出一套“钱生钱”的投资体系...
大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对抗着利率下行,寻找新的生活奔头。
趁国庆假期,大家也可以盘点盘点自己的资产,好好重新规划一番。
如果你想有一笔小金库,不用折腾就能源源不断地增值,点击下方卡片,为自己规划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