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条新闻看完,还挺有感触的。
一位母亲为了让女儿辞职照顾自己,把卖房子的490万给女儿当辞职补偿。
结果两人因1万多块的房租问题闹上法庭,最后法院判女儿返还480万。
一场本应充满温情的亲情托付,最终却以对簿公堂收场,实在令人唏嘘。
现在看来,“养老”这件事还得靠自己。
如果你也正在规划养老,却又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许可以从我们收集到的一些读者来信中得到启发……
35岁那年,我离婚了,带着女儿离开家。
手里握着那本证,像极了拿到毕业证,心里只剩一句话:以后再苦再累,也要先学会爱自己。
我“重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彻底梳理自己的财务状况,特别是那些能保障自己的东西。
过去家里的保险都交由前夫打理,等我亲自查看才发现,他曾说为我买好的医疗险、重疾险,居然都是一年期的产品,而且早已中断多年。
那一刻,我意识到:安全感不能外包,底线要握在自己手里。
好在发现及时,我还来得及给自己重新规划。
我的想法很简单:尽我所能做好准备,未来即便女儿不在身边,我也能有尊严、有底气地走完这一生。
首先社保不断缴、体检按时做;其次重新补充了一份医疗险和一份重疾险,前者为看病提供长期保障,后者为突发重疾留有余地。
最后准备一笔养老的钱,考虑到我平时用钱会比较随性,不想每年领钱的数额太固定,所以买了份增额终身寿险。
我清楚,这不是一笔小投入,但为了未来的底气,我宁愿现在多花点心思。
毕竟“养老”这事,不能等老了才开始准备,而是要趁着健康、有能力赚钱的时候,把未来的路一步步铺平。
等女儿走向她的世界,我也能无牵无挂地去旅行、学画画,甚至在海边小城买个小院,养花晒太阳。
只因所有底气,都是今天的我,一笔笔为自己存下来的。
我和爱人都是IT行业的“老人”,年轻时拼命工作,很晚才有个闺女。
日子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挺安稳。现在看属于赶上了好时候,大学毕业就进了互联网公司,赶上行业红利,又进入管理层,收入一直不错。
老婆也是同行,俩人加起来,日子过得比大多数人都宽裕。不过IT行业这几年变化太快,连我们自己都觉得有点吃力,更别说孩子以后了。
说实话,我对孩子将来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心里真没底。只要她能顾好自己就行,至于别的,我们也不指望。
随着年纪增长,身边同事一个个被年轻人“卷”得喘不过气来,我和老婆也开始琢磨,不能光指望社保退休金,还打算买个养老金。
去年趁着有笔存款到期,我选择了5年交10万,50岁就领,每年能领到2.8万。
众所周知,IT行业虽然收入高,但风险也很大,近些年裁员比例很高,看得我心有余悸,特别是有孩子后,更不敢轻易设想万一。
现在有一笔安全、独立的资金在手,心里反而踏实多了。
即便哪天我俩真不想干了,想提前“退休”,这笔钱也能派上用场,给自己一份底气。
等到真正退休那天,每个月还能多领几千块,日子会过得更舒服、自在。
我今年51(岁)了,早年丧夫,独自把儿子拉扯大。
原想着养儿防老,天经地义,可前段时间,一位老姐妹的一场大病,彻底动摇了我的想法。
我去医院看她时,她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脸色蜡黄。
聊起来才知道,她儿子只在入院时来过一次,电话里总是支支吾吾说工作忙,儿媳更是面都没露。反倒是隔壁床的病友亲属,时不时给她递杯水、搭把手。
我不敢想,万一我以后也躺在这里,我的儿子会怎样?我不是说他一定不孝,可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太大了,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万一真到了那时候,恐怕也是力不从心。
从医院回来,我失眠了好一阵,最后想明白了: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最终,还得靠自己。我得趁自己还能动、还能打算的时候,把往后的事安排妥当。
我盘了盘手里的积蓄,拿出20万买份养老金,过4年就能领钱,每年能领8700块。
我的想法很简单:一是把手里的钱变成一笔笔生活费,心里踏实;
二是为了能领一辈子钱,我会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说句现实的,我活着就有钱领,儿子说不定也对我好一些。
想一想,人到晚年,才真正懂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分量。
在面对养老问题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选择。
无论是单亲妈妈的周全保障,中产家庭的未雨绸缪,还是经历亲友生病后觉醒的自我规划,他们都用行动诠释了一个共同信念:养老自由,是给自己的一份尊严,更是给子女的一份轻松。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可以掌握当下,为自己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家人深沉的爱。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养老自由”之路,从容面对岁月,轻松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