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多久没回过家了?
前段时间正好刷到一篇帖子,一个姑娘说自己远嫁国外,父母重病却没法儿回来。
很多人一下就共情了她的处境,说真的,现在想做到回家尽孝还真不容易。
当时我看完也特别有感触,都说人越长大、越身不由己。
这真的是很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远在他乡,不在老家工作生活,和年迈的父母相距千里。从衣食住行到生病、养老,每一个不在他们身边的瞬间,都是难题......
我家有个亲戚,今年39了,她爸妈也都直奔70。
她很早就和妹妹一块儿,到珠海打拼,赚了钱后也在这里定居、成家、生子。
而爸妈还留在湖南老家种地,三天两头吵个不停。哪怕她电话调解多次,也拦不住父母分居。
期间她也曾接过爸妈到身边生活,然而习惯的差异、陌生的圈子,都让老人难受万分,最后摆摆手,说啥都不愿再进城。
(湖南老家门口养的鸡)
某一天,她突然接到老爷子晕倒进了ICU的电话。
当时情况紧急,可工作没安排、假也很难请,最后只能拜托住在隔壁的邻居去照顾,等到事后再回去。
那时她也问过老爷子怎么回事,可他满不在乎,觉得进ICU前就有点小难受而已,看病太贵、儿女都忙,不如自己扛。
后来,老爷子病好回家,又面临无人照料,加上慢性病复诊取药特别麻烦,导致病情断断续续。
尽管身体状态大不如前,但总归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她偶尔回去,还能看见老爷子吃的剩饭剩菜,即便抱怨转了钱也不花,他也只是默默听,那些钱都悄悄存在卡里。
如今,家里最值钱的东西,是一部淘汰下来的智能手机,套着塑料壳,刷刷视频,等孩子发消息。
或许每个人能做的,就是去寻找一种方式:让我们即便不在爸妈身边,也能给他们的养老生活多一点保障。
“爸妈不愿跟我到城市住”,这是我听过最多的话。
是的,他们有老家土地的牵挂,也有太多说不清的无奈:只要你还在打拼,就不能拖你后腿。
父母最朴素的价值观,往往是自己能省就省,万一孩子急需用钱,还能帮忙应个急。
那咱做子女的自然也不能差事儿,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帮他们改善改善环境。
1、独自在老家,生活有保障
安装智能摄像头是必须,屋里屋外都装上,不忙时就看看监控,通过远程对话关心他们在干嘛,自从老爷子病好回家后,家里摄像头还设置了SOS一键呼叫,碰上老人摔倒,识别后还能报警。
(湖南老家安装的监控)
其次就是和亲戚/邻居签订互助协议,日常生活里还能替你搭把手,有空串门看看身体如何、提醒他要按时吃药、万一晕倒要送医等等,每个月协议给个几百块,逢年过节上门送点礼品,比找个专人盯着要划算。
而且老家村镇里都有微信群,当地有什么动态,或是村支书发点什么资料要填,即使我们身处外地,也能立马收到消息。
2、多方“守护”,让每个老人看得起病
长期干体力活的爸妈们,年纪越大病痛越多。
平日里不小心扭伤了脚、撞伤了腰,自己总是涂点药酒、贴点药膏就作罢;
哪怕是感冒咳嗽、胸疼背疼,也会当作没休息好,睡个觉就挺过去了。
为此我们要做好两点:
百万医疗险性价比很高,能报销高达上百万的医疗费,但对健康和年龄都有要求,万一买不了可以考虑更宽松的无健告医疗险、惠民保。
意外险能报销因意外就医的费用。爸妈在农村干活跌打扭伤的风险也大一些,很有必要。它对职业有要求,买之前要确认买了能不能保。
结合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建议,减轻爸妈心中的“负担”:
配好这三种保险,不管是爸妈不小心摔倒骨折,还是万一不幸生了场大病,咱都可以十分有底气地跟他们说:有个地方“管”他这个病了,只要看病住院都给报,咱花得起!
当然,每个爸妈的年龄和身体情况不同,如果你想针对他们的情况免费定制方案,可以点击这里。
除了生活问题和医疗问题,生活在老家的爸妈还绕不开一个“钱”字。
没退休金、没存款,就意味着没保障,很多爸妈不敢开口,一是怕孩子会烦,二是怕给孩子添负担。
但我们不能回避,尤其是在这件事上,那怎样才能让爸妈月月领上“退休钱”呢?其实可以做好两手准备。
手头不宽裕,还想着为爸妈养老的,可以多依靠居民养老和子女赡养:
这样的好处就在于,自己能力范围有限的情况下,也能给爸妈一定的保障。
比如交低档的居民养老,保证每月有笔小钱给爸妈用。
闲暇时也可以靠把地租出去,或是自己种种菜、养养鸡来补充收入,当点零花钱。
手头宽裕一点的,居民养老可以交最高档,同时考虑买商业养老年金险:
像百岁人生3.0(慧享版)这款养老金,55岁交,56岁就能领钱:
有了这笔稳稳的钱,能让爸妈免去没钱花的担心,也能让他们更爱惜自己身体,争取越长寿,领钱越多。
最后拿到的钱,又能买米买菜,不用担心田地没收成;他们也可以有时间、有心情,像大都市的退休老人一样摆弄花草、锻炼身体。
当然,这里交多少钱、分多长时间交,和每个月领多少都只是例子,点击这里,可以根据自己交费预算,找专人免费测算能领多少钱。
每一次的用心安排,都是一次爱的兑现。
爸妈从不要求孩子大富大贵,唯一的愿望只是别拖累到你,这份沉默的爱,往往更需要我们主动回应。
我们这一代人,见过太多“来不及”:来不及请假、来不及陪伴、来不及安排,但只要为爸妈多想一步,你会发现一切都来得及。
如果觉得这篇文还有点用,想要定制更多养老方案,也可以点击这里,找到父母养老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