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午,LPR利率准时公布:5年期以上降到了3.5%。
紧接着,工农中建等大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五年期存款利率只剩1.3%,一年期更是跌破了1%,只剩下0.95%,真是见证历史了...
不禁想问:照这个速度,0利率还会有多久?
而随着这些利率下调,保险预定利率也会受到波及:现在2.5%已经是历史最低值了,再往下调,不止是保费变贵、收益缩水的问题。
也代表着,买保险的逻辑可能发生改变。
今天我们不吹不黑,通过详细的数据和真实的产品,帮大家看清预定利率下调的真相,也希望大家不被“炒停售”误导,不花冤枉钱。
具体内容如下:
文章内容比较长,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阅读,也可以收藏起来慢慢看。
这里直接说我的预测:
预定利率第三季度下调的可能性较大,可能从2.5%直接降到2.0%,而不是降到2.25%。
为什么这么说呢?
预定利率会不会下调,主要看预定利率研究值,你可以把它看成预定利率的标准,根据监管规定:
预定利率,与预定利率研究值相差0.25%,并且持续两个季度就需要调整。
2025年第一季度发布的研究值是2.34%,和预定利率相差0.16%,因此没有影响,但第二季度公布的研究值是2.13%,相差0.37%。
那么,第三季度的研究值就很重要了,如果继续低于2.25%,下调也就板上钉钉了。
而预定利率研究值,就和文章开头提到的存款利率、LPR利率密切相关。
下面是详细的分析过程,包括前两次预定利率研究值是怎么来的,后面又会怎么走;机构研报、行业专家对预定利率的观点。
1、前两次预定利率研究值,主要影响因素是国债收益率
预定利率研究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来源:财联社)
大家看不太懂也没关系,其实就是在下面3个数据里面取较小者:
1.近6个月(5年期LPR+5年期存款利率)均值/2
2.(10年期国债收益率+税收溢价)250日移动平均值
3.(10年期国债收益率+税收溢价)750天移动平均值
最后再乘以一个调节系数,咱们可以简称为k值。
下表就是这两次预定利率研究值,所对应的3个数据:
结论就是:这两次预定利率研究值,主要取决于「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250天移动平均值」。
因为它是3个数据中最小的,同时和预定利率研究值非常接近,只相差0.10%左右,相差的部分预估是税收溢价的影响。
而k值,猜测在1左右,这两次应该没有多少调整。
k值根据保险行业资产负债情况确定,表现比较好,k值可以略大于1,预定利率研究值就能高一些;反之表现不好,就算市场利率较高,k值也可能小于1,来防止风险。
因此,后面预定利率研究值怎么走,其实可以重点关注「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走势,下表是今年以来的数据:
相较于3月,4月国债收益率比较低迷,在1.6%~1.7%之间。
有专家认为,后续国债走势可能会持续震荡。
而随着今天存款利率下调,也可能导致国债热度提高,价格上涨,收益率下降。
综上所述,基于预定利率研究值计算公式、市场利率推测,第三季度预定利率研究值大概率会下调,从而从而导致预定利率下调。
2、研报和专家,都预测第三季度预定利率会下调
我搜索了一些研报,基本都是预测下调,没有预测保持不变。
东方证券:2025年Q3保险预定利率进一步下调25~50bp可能性较大。
国金证券:考虑到利率延续低位下行趋势,预计三季度研究值也较难向上突破2.25%。若此次预定利率下调至2.25%,则意味着四季度还需再次下调,因此预计传统险预定利率或直接降至2%。
光大证券:预计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将下降50BP至2.0%,分红险预计降至1.75%/1.5%,万能险降至1.25%/1.0%。
我也咨询了专家老师的看法,称直接降到2.0%的概率比较高,而不是降到2.25%。
正如国金证券所说,预定利率如果只下调到2.25%,后面还可能要再下调一次,不如一步到位。
而每一次调整预定利率,都是费时费力费钱的大事:成百上千款产品停售、新产品备案、宣传、销售...
至于产品下架时间,有人认为是8/9月份,不过也有可能提前,比如中英人寿:
最终还是得看保险公司自己,如果经营比较稳健,不参与“炒停售”,一般会主动、趁早调整,甚至不会提前通知...
那么,如果预定利率下调到2%,影响会有多大呢?
这三年来,保险行业已经经历了两次预定利率下调,分别是:
结果,储蓄险收益越来越低,重疾险保费越来越贵。
那么,如果下降到2%,具体影响有多大呢?
我们挑选了一些「bob体育半岛入口 金榜」的产品进行对比,推算了下调的影响,先从最简单的增额寿开始。
1、增额寿,收益可能要缩水
能直观地看到,预定利率降低,收益就会减少。
比如第20年,现金价值从46.3万,变成41.6万,再变成38万。
但另一方面,但每次减少的金额,也在变小,第一次少了4.7万,第二次只少了3.6万。
本质上,这和复利计算公式有关,如下图所示:
随着利率越来越低,同样10次方后,差距也越来越小了。
也就是说,按照25万的总保费推算,如果预定利率再度下调0.5%,增额寿收益会减少,金额可能低于3.6万。
如果钱不多,影响就会更小;但如果有几十万要规划,影响的也会是一笔大钱。
2、保障险,可能要涨价
包括成人重疾险、少儿重疾险、定期寿险3种常见保险,具体如下表:
可以看到,不管是还是成人重疾险,少儿重疾险,都是预定利率越低,价格越贵。
有眼尖的朋友可能发现:预定利率越低,重疾险涨价金额反而变多了,比如达尔文系列,预定利率第一次下调涨了170元,第二次则涨了395元...
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当以上两个原因都稳定了,如果预定利率再度下调,重疾险涨价幅度估计和上次差不多,可能也就400~500块钱。
另外,从商业角度考虑,重疾险变贵,就更难卖出去了,不排除保险公司会精简保障,控制涨幅。
顺便说一下另外两种产品:
除此之外,百万医疗险、意外险,定价都不含预定利率,所以不受影响。
总而言之,现在并没有明确说预定利率就要下调,一切还要等到7月初的预定利率研究值出炉,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如果你早就有买保险的打算,还是能省就省,能多赚就多赚一点,尤其是下面这4种保险。
主要包括重疾险、分红型增额寿、养老年金险和快返型年金险,我们来聊聊当下的情况和预定利率下调的影响。
1、重疾险,当下难以替代
先来说成人重疾险吧,这一两年来买的人越来越少了,原因可能是双向的:价格越来越贵,50万保额基本在6000元左右,大家赚钱压力也很大。
再涨个几百块钱,估计更没什么人买了。
在当下重疾险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DRG实施后,重疾险直接赔几十万,能让看病时选择权更多。
总的来说,如果预算充足,建议买一份终身重疾险,如果压力大,可以降低保额或者选择保定期、一年期产品。
至于孩子,重疾险价格比较便宜,很建议去投保的。
2、分红型增额寿,越来越受欢迎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分红型增额寿远比普通型增额寿受欢迎。
这真的是全靠同行衬托了,2.5%普通型增额寿收益不够看,除了个别收益接近2.5%的,可以作为中短期理财平替,其他的优势并不大。
现在存款利率跌到1.3%,这些2.5%的增额寿变得更香了...
长远来看,买到合适的分红险,胜算更高。
而预定利率下调,对分红险不全是坏事。
预定利率2.0%,分红险保证收益更高,但预定利率下调到1.5%,也可能带来更多的分红——因为保证收益降低后,保险公司可以增加股票、基金投资比例,收益上限更高。
现在也已经有预定利率1.5%的分红险传世瑞盈B款,它的预期收益就比其他产品高不少。
如果你看重保证收益,可以早点入手,如果看重预期收益,那么1.5%预定利率的也可以考虑。
3、养老年金险,现在占了两个便宜
养老,是大家避不开的话题,而养老年金险,在养老上也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把一笔资产,转化成终身现金流,到了约定年龄如60岁,按年或按月领钱,活多久领多久。
如果你在规划养老,可以配置一部分养老年金险来作为兜底部分,想要更高收益再配置一些其他理财产品,比如高股息的股票。
另外,第四套保险《生命表》还没有落实,它的死亡率更低,预期寿命更高。
当养老年金险总收益不变,如果要发的时间变长了,那么每年发的钱必然要减少。
所以,当下买养老年金险,是占到了“高利率+高死亡率”的两个便宜。
4、快返型年金险,终身“收租”2.5%
相较于普通型增额寿,快返型年金险要受欢迎很多,这一点倒是令人意外。
这种产品也很简单,比如说一次性交10万块钱,从第5年末开始,每年可以领2500元,现金价值一直在10万左右,不会减少。
就好像你买了一套房子,每年收租2.5%,好处是房子不会贬值,不会折旧,也不用打理。
目前这个赛道还蛮卷,好产品也不少,有的是大公司的,有的收益接近2.5%上限,可选很多。
如果预定利率下调到2.0%,每年领的钱估计会减少到2000元,直接减少20%,影响还是挺大的。
如果你对这类产品感兴趣,可以多关注一下。
另外,千万不要因为停售、下架就冲动买保险,一定要有需求+有预算。
如果预算不多,跟风投保,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我见过不少朋友跟风买3.5%增额寿,后面交不起保费而亏钱了...
聊完了当下,最后我们看看未来。
在保险行业待久了,手里多少都会有一些“宝贝”,比如4.025%的年金险,3.0%保证利率的万能险。
这些老保单,也让新同事们羡慕不已,那这些产品还有可能会回来吗?
我可能要给大家破盆冷水:可能性并不大。
高预定利率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
90年代,我们曾有预定利率高达8%的保单,假如投入10万块钱:
这就是复利+时间的威力...根据高盛估算,这些老保单给国寿、平安、太平洋人寿带来了预计760亿的损失...
我们这边还好,保险公司还在如约兑付,再看看隔壁日本,这些老保单也受到了牵连。
日本在80年代也有过5%~6%预定利率的保单,后来多家保险公司倒闭,存量保单的预定利率也被下调到1%~3%。
说白了,一份保证收益、终身复利4~6%的保单,保险公司就得找到50年及以上保证收益4~6%的资产去匹配。
然而,现实里面是找不到的。
即使后面利率涨了,保险公司也不敢保证会不会几十年内都不会下跌,毕竟经济有周期...
外界的利率既然无法预测,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内在的变量——产品转型,把固定利率变成浮动利率,比如说分红险、万能险。
这也是很多发达保险市场的情况:
以分红险为例,目前的预定利率最高是2%,保险公司赚了可以给我们分钱,没赚我们有个保底。
有人说:分红险是一种保险公司与客户的风险分摊机制。
因为利率比较低,保险公司可以只给保底,来避免风险。
这话没错,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分红险也是一种共赢机制,如果未来利率比较高,我们也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最低和保险公司按七三分成。
如果买的是固定预定利率的保险,就没办法吃到利率上涨的红利。
但有个前提,就是要选对一个优秀的保险公司,毕竟分红部分是不保证的。
总的来说,一个成熟健康的保险市场,必定要有一套安全灵活的产品体系,当预定利率走下去了,也很难再涨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了。
即使有涨上去,也不太可能出现在保终身的产品上,更可能是中短期产品。
可能有些朋友觉得,预定利率下调,牺牲的是消费者的利益。
但这个也不能怪保险公司,毕竟整个市场都在降,存款、余额宝都越来越低。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保险市场,想要走地更远更稳,必须要有一个成熟可靠的产品定价体系。
只有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大家手里的保单才能保证兑付。
所以对于预定利率的动态调整、浮动利率的产品的发展,我是打心里支持的。
而随着预定利率跌破历史最低值,未来可能有更多分红险、万能险出现。
这也代表着,我们买保险的逻辑将会彻底改变——将在部分不确定中,获得收益。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的话,就点个赞吧,大家的支持,就是小编努力创作最大的动力~
bob体育半岛入口 1对1保险规划服务,理财规划师帮你定制财富方案。点击下方卡片,立即开始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