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客服热线: 400-081-0388

两会关于养老新政策

澹台雪霄
1.6K
前言:“一委一行两会”新格局“一行三会”成为历史,“一委一行两会”形成新的监管格局,职能划分成为业内关注重点。这在理论上有助于增加货币政策与审慎监管之间的协调配合,赋予了央行应对系统性风险的手段。今年两会期间,不乏听到多领域对于保险产品创新的呼吁,如网约车创新型运输保险。创新保险呼声不断,新场景亟需新保障今日,两会正式闭幕,在此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李生提出,建议国家层面加大对宿迁创建工作的支持力度,指导和帮助宿迁创成国家级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

关于2014两会医改解读

为了进一步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国家之前召开了2014两会医改,针对目前的挂号难、医患愁和医保累三大重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届时,将会满足更多老百姓对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2014两会医改解读一:挂号难,医疗资源为何胖瘦不均
  “挂号难难于上青天”“排队3小时看病9分钟”,大医院人满为患,“不信任、不愿来”,患者担心“治不好病”,基层医院冷冷清清—这是当下医疗资源发展不均衡的写照。
  2013年,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就诊约2亿人次,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三甲大医院。“老百姓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优质医疗资源既紧缺又严重浪费。”一位老医生向记者抱怨。与之相对的是,人才匮乏,设施老化,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就诊率与住院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是医改工作的重心。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都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建设问题。“用更合理的布局、更到位的设施、更优质的人才,赢得患者信任,把患者"留"在基层。”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吴明江说。

2014两会医改解读二:医患愁,白色暴力何时能休
  浙江温岭杀医案、哈尔滨耳鼻喉科恶性杀医事件……一桩桩白色暴力,给医院蒙上血腥的纱布,也使医患关系更趋紧张。
  “医患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沟通,是发生医患纠纷的重要因素。”全国人大代表、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张福维认为,在信息体系遭受破坏的大环境中,医疗作为社会化行业,也难逃其害。特别是我国医疗鉴定机构隶属卫生部门,在事故鉴定上容易被看成“串通”,由此加重了患者对鉴定结果的疑虑。
  吴明江委员提出,解决医患纠纷,首先要建立第三方调解机构,由医学专家、卫生、司法等部门组成,给患者及家属一个合法和有公信力的平台;其次是完善医疗事故责任保险(和讯放心保)制度,化解事故带来的赔偿风险。

2014两会医改解读三:医保累,“全国漫游”能否有序开展
  在回原参保地报销的方式下,“跑腿”、“垫资”、“排队”成了病人和家属难以承受之累。而实现异地医保实时报销是全社会、特别是流动人口普遍关心的问题。
  截至2013年底,全国26个省份建立了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平台。但实际执行情况是,由于各省进程不同、 新农合报销范围和力度也有区别,跨省即时结算仅是部分地区间点对点的探索。
  全国人大代表、农民工代表朱雪芹说,国务院医改办最近明确,今年6月底前所有省份启动大病保险试点工作;继而12部委下发通知,要求15个省份100个地市开展跨省医保费用即时结算试点,服务城乡居民超3亿人。这意味着,实现养老、医保“卡随人走,异地转移”的“全国有序漫游”迈出实质性步伐。

医患问题在近年显得尤为突出,出现了病人不相信医生,医生不体谅病人的情况。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2014两会医改提出要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缓解现在医患紧张情绪,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委一行两会”新格局

  “一行三会”成为历史,“一委一行两会”形成新的监管格局,职能划分成为业内关注重点。

  与此同时,此次改革方案还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央行。

  自此中国金融监管的新框架正式落地,“一委一行两会”金融监管框架包括金稳委、央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

  朱俊生认为,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央行,这意味着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将更可能超越本行业的部门利益,有助于明确银行、保险监管目标。职能划分强化了央行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这在理论上有助于增加货币政策与审慎监管之间的协调配合,赋予了央行应对系统性风险的手段。

“一委一行两会”新格局

  在“一委一行两会”职能上,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在机构定位还是在职责定位上,金稳委都发挥着统筹协调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的金融业“大总管”作用。2017年11月8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金稳委正式成立,作为国务院统筹协调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协调机构。

  同时,对于银监会与保监会的合并,业内普遍认为这能够在统一监管标准、减少沟通成本、杜绝监管套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肖磊分析称,“银保合并后,实际还是会分部门来监管,保险依然是一个大部门,但协调性会更高。如此前一些保险公司入股银行,其保险产品也迅速入驻银行,这种逻辑未来可能会更加明显,因此把银保监管系统合并,可能在监管交叉业务方面会更有效率”。

  根据国务院3月13日发布的机构改革方案,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统一监管银行业和保险业。


两会保险产品创新呼声 起步易行路难

  “科技为王”的时代里,创新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保险业也并不例外。今年两会期间,不乏听到多领域对于保险产品创新的呼吁,如网约车创新型运输保险。其背后是保险业科技技术应用和消费者对于新型场景风险保障的需求。

  “低头走路也要抬头看路”,从以往推出的创新型保险产品来看,存在创新产品“水土不服”的现象,对此,专家向蓝鲸财经分析称,创新型产品普遍针对于小众化市场,这是阻碍创新型保险产品推广的因素之一;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创新型保险产品的推广主要在于用户保险意识的培养与保险需求的挖掘,只要产品满足一定受众人群需求,就具备可行性。

  创新保险呼声不断,新场景亟需新保障

  今日,两会正式闭幕,在此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李生提出,建议国家层面加大对宿迁创建工作的支持力度,指导和帮助宿迁创成国家级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早在2016年底,宿迁即启动了国家级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此次李生的提案,是对于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进一步支持。

  近几年,在市场区隔化、精细化发展的背景下,各个行业均在推进产品创新,“创新”俨然成为行业推进的必经之路,保险产品也并不例外。近日,陆续有对于创新型保险产品研发的呼吁,同时也有创新型保险产品落地之声。

  举例来说,3月11日,中医协与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联合推出试管婴儿相互保险,针对不孕不育人群在胚胎移植过程中的风险提供保障,包括产生并发症产生的高额费用以及提供陪诊增值服务。创新型保险产品的推出,背后往往有市场需求的驱动,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近3%攀升到近年的15%左右,患者人数超过5000万,其中有1000多万的患者必须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帮助怀孕。《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预计到2022年我国辅助生殖市场容量会超过400亿元。

  网约车是近两年流行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到2.87亿,网约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达到2.36亿,增长率为29.4%,用户使用比例由23.0%提升至28.9%。在此背景下,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两会期间提出建议,由保监会牵头,保险公司参与设计针对网约车的创新型运输保险,相比于目前的营运险费率更低,同时推出针对网约车发生事故造成的保险车辆及第三者损失。

两会保险产品创新呼声  起步易行路难

  保险产品“双驱”创新:科技加持,市场需求推动

  保险产品的创新前有“拉力”,后有“推手”。一方面,保险公司在大数据、AI等技术的加持下,主动进行产品创新,触达消费者;另一方面,新型场景的出现带来了新型风险,消费者对于新型风险的保障需求倒逼保险公司进行产品创新。

  具体来看,首先,大数据、AI技术等科技手段的发展使得保险公司降低运营成本,同时降低产品触达成本,使保险产品触达消费者的效率提升。在此前提下,保险公司将消费者进行细分与区隔,逐渐将目光转向小众用户,推出针对不同群体的精准化定制的创新产品以追求长尾效应,满足市场需求。

  北京朋友保科技有限公司精算师陈麒百向蓝鲸财经分析称,其所在公司也正探索创新,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于创新车险与企业保险的定制。“科技的应用使得保险公司能够获取相对充足的数据,解决了以往保险产品落地方面的诸多困难;同时依托于过往经验,可将创新保险产品进行精算定价”。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保险保障的持续需求也在倒逼保险公司进行产品创新。具体来说,同样基于科技手段的发展,在社会加速前行的过程中,各类场景成为雨后春笋,这就意味着诸多相对应的新型风险场景随之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了传统保险产品的覆盖范围。在此基础上,亟需得到保障的新型风险场景倒逼保险这一风险管理工具进行创新,以覆盖新增风险。如此前快递小哥向总理呼吁的生鲜快递保险产品,即是基于其实际风险场景保障需求对保险产品的呼吁,是对于保险公司进行产品创新的“鞭策”。

  对此,陈麒百称,保险创新产品主要针对于满足保户的需求,保险产品的业务模式正从“保险公司提供什么,消费者买什么”,逐渐转变为“消费者需要什么,保险公司提供什么。”

  创新产品推进有“路障”,专家称应培养用户保险意识、挖掘保险需求

  事实上,保险业的创新之路已经起航多年,但值得关注的是,并非所有产品的创新均会顺风顺水,近几年,在众多推出的创新型保险产品之中,部分产品的推进情况不容乐观。对此,陈麒百分析称,“目前国人对于保险的意识相对滞后,许多看上去刚需的保险产品却鲜有受众”,对此,他建议称“消费者受众意识的转变亟需政府的助力,通过出台政策、提供补贴等方式,同时需要保险公司提供良好的理赔体验,转变消费者投保意识,创新保险的概念需要进一步向消费者渗透,以促进创新产品的落地。”

  “小众化市场与保险产品的精准、创新定制之间有较大的矛盾存在,这也是阻碍创新型保险产品发展的因素之一”,经济学家宋清辉向蓝鲸财经分析称。产品进行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即为精准化产品定制,这也就意味着其受众相对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产品的大范围推广形成障碍。

  对于创新型产品市场小众化的问题,陈麒百则持相对乐观的态度,他分析称,“创新型产品面对小众化市场并非意味着产品‘不可行’,举例来说,明星对于身体部位进行投保,其产品保户的数量有限,但产品具备可行性。”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也有部分创新型保险产品推广难是因为产品自身存在硬伤,如“噱头大于创新性”的弊端。目前市面上部分产品并未达到保险保障的目的,如月光险、脱单险以及此前保监会“点名”的公众人物恋爱险等,对此,经济学家宋清辉向蓝鲸财经表示,“有些产品为创新而创新,主要为了迎合消费热点,属于典型的伪创新型保险产品,是对于资源的极大浪费。”

  同时,在受众端,陈麒百分析称,“创新型保险产品的推广主要在于用户保险意识的培养与保险需求的挖掘”,通过培育消费者消费保险的意识,提升其对于保险的需求,使产品能够精准触达消费者。

  此外,陈麒百尤其强调了科技手段在保险产品创新中应进一步应用。“目前保险业在大数据应用层面相对初级,还没有实现将大数据与风险敞口完整对接,相应的,存在产品定价粗糙的问题,还有巨大的发力空间;人工智能、区块链均存在为保险赋能的可能性。”

  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专注于创新车险和企业保险定制的保险科技企业北京朋友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精算师陈麒百认为“以往在保险产品落地方面存在诸多实操方面的困难,如数据问题,科技的应用使得保险公司能够获取相对充足的数据,同时依托于过往经验,将新型保险产品进行精算定价”。


- THE END -
字数:4638
来源: 转载
0
【免责声明】作者在本站所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 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hegui@zhuanxinbaoxian.com。
热门产品榜
重疾险
意外险
医疗险
寿险
储蓄险
大力水手
核保友好、有机会享更优费率
80851
超级玛丽13号
同种重疾二次赔、核保宽松
80151
达尔文11号
可选疾病额外赔、癌症/心脑血管
79523
i无忧3.0
大保司、核保宽松
69852
阿基米德
重疾补偿金、大公司品牌
69025
哪吒1号
重疾不分组、恶性肿瘤赔付间隔短
68891
超级玛丽真多次
可选重疾额外赔80%、重疾多次
68741
完美人生7号
女性特定疾病保障、癌症保障好
68542
妈咪保贝爱常在
重疾保额高、恶性肿瘤赔付间隔短
68045
青云卫5号
重疾额外赔60%、少儿特疾赔付
68005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您想咨询什么险种?
重疾险
定期寿险
医疗险
意外险
年金险(终身寿)
帮我定制
免费预约
我同意接受 [个人信息使用授权]。 您提供的个人信息用于我司后续致电进行保险产品介绍及投保协助,我们不会泄露给任何第三方或其他用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