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误区

重疾险投保误区
重疾险投保误区
随着身上的责任越来越多,各种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开始将保险视作家庭最有力的“保护伞”。而在纷繁复杂的保险产品中,重疾险又是一个家庭保障计划中的首选品种。从8月1日起,各家公司的新版重疾险正式“抢摊”市场,在掀起一波销售热潮的同时,记者发现,仍有不少消费者在投保重疾险时存在误区。

有公费医疗无需投保商业重疾险
案例:今年30岁的杨先生是广州某政府部门公务员,除每月五六千元的收入之外,还有社保养老及公费医疗。杨先生的妻子27岁,在广州某大型企业工作,有完备的“四险一金”。杨先生一直认为自己有公费医疗,妻子有社会医疗保险,虽然财务充裕,但一直未想过要投保重大疾病保险。
分析:“很多企事业单位的人士认为自己福利保障很全面,因此购买保险意愿很低,实际上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平安人寿专业讲师陈长顺告诉记者,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公务员应在单位基本福利基础上,至少做好重大疾病、养老、子女教育基金储备三方面的保险准备。
据了解,一旦生病,我省社会医疗保险可报销额度大概在55%-70%之间,而目前我省公务员实施的还是公费医疗制度,即一旦生病,单位可报销医疗费用的80%-90%,意外身故的时候,也会得到10万元左右的抚恤金。
陈长顺认为,无论是社会医疗保险还是公费医疗,应对一般小病尚可,但应对重大疾病却有很大缺口。他告诉记者,社会医疗保险和公费医疗存在诸多限制,而目前对重大疾病的诊治采用进口药物和设备已非常普遍,还有营养保健品等,这些都不能报销。据测算,重大疾病整个额度下来,一般社保或者是公费只能够报销40%到50%。
业内人士介绍,商业保险是国家社保的一种补充保障,两者之间不存在互相替代的作用。目前保险赔付条款规定,一旦重大疾病确诊,保险公司都应按照保额无条件赔付,而无需投保人提供发票等凭证,这一规定有利于享受公费医疗的公务员群体。
以杨先生的“二人世界”为例,可以考虑一张保单保全家的投保方式,中意人寿日前推出的“年年安康 温馨无忧”就是这样一款保障计划,其保险责任不仅涵盖了直到99岁的30种重大疾病、身故和全残保障,同时,被保险人每两年还会收到一笔体检津贴,70岁可领取安康礼金,99岁可领取满期金;此外,“年年安康”还为被保险人的家人提供了可附加的配偶重疾险,为女性量身定做。上述保障计划可以以较低的保费获得较高、较全面的保障。

而对于成员较多、又想通过较少支出获得全面保障的家庭,则可全家共保一份意外伤害保险计划。如中国人寿“全家福”是一年期的短期保险,可以使每名家庭成员均拥有意外、伤残和住院医疗的全面保障,被保险人因意外伤残或死亡,将可获伤残或死亡保险金;被保险人如果因意外在县级以上医院诊疗所支出的、符合当地社会医疗保险主管部门规定可报销的医疗费用,扣除100元免赔额后,在人均医疗保险金额范围内,按80%的比例给付医疗保险金。
购买重疾险的误区
保险一直都存在着很多误区,有的人一直认为买保险就是骗人的,事实也并非如此,之所以让人们产生这样的观念,其实是由于很多的无良销售误导消费所造成的的罢了。下面我们说点别的,说一说购买重疾险的误区,让消费者避开一些坑。
现在市面上有些产品做得非常复杂,别说是普通消费者,就算是做了几年的保险代理人也不一定能看懂。
所以很多人买完之后可能只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大品牌、保障全……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深蓝君曾找到一款以高端著称的产品,这款产品包含了12 种保障,可是 12 种保障不代表能赔 12 种风险。
这句话有点绕口,其实是说很多保障都是共用保额的:
例如重疾、身故、全残、疾病终末期,只要赔了其中一样,其他就不再赔付了。
这种产品还会衍生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捆绑销售的东西太多了,定价不透明,普通消费者很难去进行对比。
以 30 岁男性为例,投保这款大而全的重疾险,50万保额,19 年交费,每年的保费需要 22350 元,价格差不多是市面上同类型产品的 2 倍。
每年交两万多保费,交完后已经 40 多万了,而保额才 50 万。如果缴费期间没有生病,其实和自己存活期差不多,几乎没有保障杠杆。
而且活期是可以自由使用的,重疾险只有在患病后才能拿到理赔金,灵活性也会相差很大。
所以个人建议,买保险不要贪大求全,看问题要抓主要矛盾,先把保额做大再说。
有些人总会觉得,如果不出险就白交钱给保险公司了,认为“有病治病,没病返还已支付保费”的产品更加划算,很多业务员也乐于销售这种保费更高的产品。
可是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返还型重疾险的本质是:我们多交了很多的保费,然后保险公司拿去进行理财,几十年后把其中一部分返还给我们,而且收益并不高。
很多时候为了促成签单,一些销售人员会告诉我们:只要没住过院,健康告知可以全填否,《保险法》规定过了两年就一定赔。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来看看《保险法》是怎么说的:
订立合同时,保险公司就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如果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承保决定,保险公司有权解除合同,并不承担赔偿责任。
合同成立超过两年的,保险公司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可以看到,《保险法》确实有相关的规定,但这条法律设立的初衷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帮助消费者骗保,把明明不应该赔的变成可以赔。
重疾险主要有哪些误区
近年来,重大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罹患人群日趋年轻化。一旦患病,巨额的医疗费用无疑成为首个需要面临的问题。面对重大疾病带来的医疗开支,很多人开始关注重大疾病保险,但是有些人对重大疾病保险还存在误区。那么重疾险主要有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一款重疾险可保所有大病
重大疾病在保险业中是有明确界定的,绝对不能想当然地等同于老百姓心中的所有“大病”。
据了解,现在各大保险公司的重大疾病除包括行业规定的25种重大疾病外,各家公司会自行增加一些病种,一般都达到30种以上。
这些重大疾病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病情严重,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二是治疗花费大,复杂的药物或手术治疗需要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一般包括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等。
误区二:重疾险所保病种越多越好
对于保险消费者而言,在选购重疾险时,要多关注增加的重疾种类的发病率,为增加一些发病率不高的重疾保障种类而支付更多的保费,肯定是很多消费者不愿意的。重疾保险产品的核心保障都是一致的,相对于比较单纯的保障疾病种类,消费者应该更多关注重疾产品的功能和服务。
误区三:先把孩子的重疾保障做足
家长希望把一切好的都给子女,不少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给孩子买了充足的保险,自己却舍不得买,但这种情况往往会事与愿违。道理很简单,家长是经济支柱,也是子女保单的保费来源,如果发生意外,丧失缴费能力,那么不仅家庭的经济无以为继,子女的保障也无从谈起。

误区四:现在不差钱,保费一次缴完
缴费年限需根据自己的年龄和收入水平来设定。对多数消费者而言,相比一次性缴清,购买同样的重疾保额,缴费年限越长,如10年、20年、30年等,每年的保费会低很多,缴费压力小。同时,重疾保障的等待期一般为投保后的90天或180天,等待期后保障就开始生效,如果在缴费期间内不幸罹患重疾,则缴费可以停止,同样可获得保险赔偿。这时,相应付出的总保费也会比一次缴清要少。所以,长期缴费对消费者来说是有利的,非特殊原因不建议消费者趸缴。
综上所述可知,重大疾病保险主要有四大误区,即一款重疾险可保所有大病、重疾险所保病种越多越好、先把孩子的重疾保障做足以及现在不差钱,保费一次缴完。大家要正确理解重大疾病保险,避免重疾险误区,树立正确的重疾险购买意识。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