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客服热线: 400-081-0388

多地养老金吃紧;商业养老保险正当时

萧飞红澜
876
前言:一些劳动力输出地区养老金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必须依靠转移支付和省级调剂金才能实现“保发放”,但由于财政收入增速在放缓,各级财政对养老金的补助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力不从心,地方急盼中央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尽快出台。养老金收支不平衡范围扩大 近年来,养老保险基金一直保持着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的态势,收支矛盾日渐突出。全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的统计数据并不能反映出部分地区养老金收支恶化的态势。《社会保险法》将政府补助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法定来源之一,并且明确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助。

"“基金可持续性较差”已经成为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一块“心病”。在财政“紧日子”与人口老龄化叠加效应的影响之下,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的状况正在向全国多地蔓延。 一些劳动力输出地区养老金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必须依靠转移支付和省级调剂金才能实现“保发放”,但由于财政收入增速在放缓,各级财政对养老金的补助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力不从心,地方急盼中央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尽快出台。 养老保险顶层设计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时间,个人账户何去何从是当前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的一大难点。此前有关部门曾一度讨论实施“名义账户”制度,但后来遭到不同层面的反对而没有了下文。 多位专家表示,养老保险基金不可持续早已不能靠对当前制度的缝缝补补来解决,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的混账(即统账结合)运行模式,尽快把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分离——社会统筹由政府兜底;个人账户明晰产权,交由市场运营。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表示,统账结合的混合模式模糊了政府和个人责任的边界。若将个人账户变成自愿性的养老制度,可以减少效率损失,降低养老保险费率,有利于发展多支柱养老金体系。 李珍还表示,当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状况堪忧,仅仅靠统账分开是不够的,须多管齐下才能增加制度的长期可持续性。 养老金收支不平衡范围扩大 近年来,养老保险基金一直保持着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的态势,收支矛盾日渐突出。 财政部16日公布的《关于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说明》显示,2014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支出19797亿元,增长18.6%。支出比收入增幅高6.7个百分点。 从全国账面上来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014年收入大于支出,不仅本年收支结余3476亿元,而且滚存结余30376亿元,收支状况保持正常运行。 但实际的情况是,由于中国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仍然比较低,养老保险基金分散在2000多个统筹单位中。全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的统计数据并不能反映出部分地区养老金收支恶化的态势。 “我觉得养老保险制度在我们这里困难重重。”某东部沿海省份地级市的一位社保局长者表示。 作为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该市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缺口逐年扩大——在支出方面,企业养老金“11连涨”让基金不堪重负;在收入方面,扩面艰难而且断保人数大增,基金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位社保局长称,养老金的连年上涨一方面导致基金向退休人员支付更高的待遇,另一方面又使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的收入出现“倒挂”,退休之后会比在职时高几百元,早退的拿得比晚退的还要多,企业职工都想办法要尽早退休。 此外,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端的增长跟不上支出端的增长。由于省政府制定的缴费基数过高,即使按照60%征收,缴费基数仍然高于有些县市企业职工的实际收入,扩面难度非常大。 “为了配合政府完成年底扩面的任务,有些企业就先交一个月然后再退保。”这位局长说,更多的企业则改变用工方式,不直接招工或是干脆就迁到外地去了。 在这种双重压力下,基金收支状况严重恶化,即使用光了个人账户的资金和全部滚存结余,当地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仍然收不抵支。 今年该市养老金收支缺口超过30亿元,该市已经向省里申请省级调剂金,目前省里只确定给不到20亿元,剩下的缺口如何补,还是未知数,而且省里调剂金拨付到账又比较慢,他们不得不占用其他资金来实现“保发放”的目标。 近日出版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透露了官方的一个统计数字:2014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扣除财政补助后,当期收不抵支省份达到22个。这一数字在2011年为12个。 人社部今年7月公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4》(下称《报告》)还显示,即使包含财政补助,2014年已有河北、黑龙江、宁夏三省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不止一位曾在基层调研的学者告诉本报记者,在中国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动用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等有结余的基金来实现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保发放”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地方官员自叹为这种资金周转担着“掉乌纱帽”的风险。 养老金收支矛盾加剧也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近日撰文称,社会保险制度没有体现精算平衡原则,基金财务可持续性较差。“十二五”时期,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年均增长18.6%,收入年均增长12%,支出比收入增幅高6.6个百分点。 《报告》披露的数据还显示,2013年是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的一个转折点。 在这一年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当期结余(总收入减去总支出)首次出现净减少,从2012年的4354亿元降低到了4108亿元,减少256亿元;2014年净减少的幅度继续加大,从4108亿元降低到了3548亿元,减少了650亿元。 当期结余的大幅减少,意味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压力正在加大,一些经济欠发达和劳动力流出省份的养老基金对于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度也在进一步提高。 从“统账结合”走向“统账分离” 养老保险基金对财政转移支付依赖程度的加深,让在“新常态”下收入增速已回落到个位数的各级财政颇感压力。2014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仅增长8.6%,但中央财政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补助就增长了19.3%。 《报告》显示,2014年,中央财政补助为3027亿元,占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的13%,比上年增长491亿元,增长19.3%;比2009年增加1807亿元,这5年平均增长率为19.9%。 楼继伟认为,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要按照精算平衡的原则,促进社会保险基金自求平衡,实现制度长期稳定运行。 然而,这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胡继晔对本报记者表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混账管理必然带来责权不分,政府的责任只会越背越重。《社会保险法》将政府补助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法定来源之一,并且明确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助。 胡继晔表示,当前养老保险制度不可持续的根源就在于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混账管理,本想发挥两种制度的优势,但实际上却承受了两种制度的劣势,地方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所遇到的种种死结都与此相关。 中国1997年开始实施的“统账结合”基本养老保险运行模式,其初衷是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优势发挥出来,目的是实现预期稳定和多缴多得。但在制度的实际执行中,混账管理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使这一制度名存实亡。 李珍表示,在现有的制度结构下,既想要公平,又想要效率,就将具有共有产品性质的社会统筹和具有个人所有制性质的个人账户绑在一起,谓之“制度创新”。个人账户计息率过低,导致养老金水平下降,社会总福利也在下降。 “经过18年的实践,证明统账结合这种模式应该改革。”胡继晔说。 胡继晔建议,尽快修改《社会保险法》,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分离,将社会统筹作为第一支柱,降低费率提高缴费刚性,由政府兜底,促进制度公平;将分离后的个人账户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一起作为第二支柱,完全由企业和个人来承担责任。 中央正在制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方案,虽然具体是真正意义上全国统收统支,还是像省级统筹一样只是建立调剂金制度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应该可以确定,全国统筹只会统筹基础养老金部分,个人账户还会留在地方,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将有实质性的分离。商业养老保险正当时 老龄化时代悄然来临,居民能否做好准备应对养老问题已关乎社会发展。最近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居民养老准备指数仅为62.6分,也就是说在养老准备方面刚过“及格线”。 近日,《中国居民养老准备洞察报告》共随机访问了约2500名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13个大中型城市25-65岁人士,就他们对“养老愿望”、“危机意识”、“养老认知”、“经济准备”、“影响因素”方面的看法及行为做出了深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首期中国城镇居民养老准备指数刚过及格线,与此同时,受访者对退休养老普遍乐观,相信能通过合理规划和安排实现对退休生活的美好憧憬。然而,受访者在知识掌握和储备状况方面表现出明显不足。其中,超过四成的受访者目前对退休养老相关政策和趋势,尤其在与他们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方面了解不足,对退休后可能面临的财务缺口没有充分认识。 此外,在经济准备方面,67%的受访者称正在为退休养老进行投资/储蓄,然而他们对可用于退休养老规划的金融产品认知较为模糊。同时,仅13%的已退休人群认为之前养老投入比例及频率是极其有帮助的;有1/3的已退休受访者承认养老准备不足,认为目前生活水准仅能继续维持十年。 一边是养老准备不足,另一边则是退休后家庭开销的持续攀升。据预估,退休后每月的养老费用约为8761元(排除通胀因素)。与此同时,被视为退休后主要经济来源的“国家养老金”助力有限,目前政府发放的企业退休职工平均养老金仅在2000-4000元左右,仅靠养老金显然无法负担退休后每月的家庭开销。并且国家养老金存在缺口,真正退休时,能领取多少养老金、何时能开始领取仍有不确定因素。 从受访者持有的保险产品类别来看,75%的受访者现已持有人身保险产品,但持有商业养老年金保险的比例仅为21%。由此看来,应该进一步发挥商业保险在补充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支柱作用,以期为中国居民优化退休养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

- THE END -
字数:3785
来源: 转载
【免责声明】作者在本站所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 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hegui@zhuanxinbaoxian.com。
热门产品榜
重疾险
意外险
医疗险
寿险
储蓄险
大力水手
核保友好、有机会享更优费率
80851
超级玛丽13号
同种重疾二次赔、核保宽松
80151
达尔文11号
可选疾病额外赔、癌症/心脑血管
79523
i无忧3.0
大保司、核保宽松
69852
阿基米德
重疾补偿金、大公司品牌
69025
哪吒1号
重疾不分组、恶性肿瘤赔付间隔短
68891
超级玛丽真多次
可选重疾额外赔80%、重疾多次
68741
完美人生7号
女性特定疾病保障、癌症保障好
68542
妈咪保贝爱常在
重疾保额高、恶性肿瘤赔付间隔短
68045
青云卫5号
重疾额外赔60%、少儿特疾赔付
68005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您想咨询什么险种?
重疾险
定期寿险
医疗险
意外险
年金险(终身寿)
帮我定制
免费预约
我同意接受 [个人信息使用授权]。 您提供的个人信息用于我司后续致电进行保险产品介绍及投保协助,我们不会泄露给任何第三方或其他用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