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资是多少?看“82后”晒工资看理财教育

近日,有网友在天涯社区上发了一个80后的来晒一下在海口工资有多少的帖子。自称他是1986年出生,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花销就是吃饭、唱卡拉OK、上网、看电影、偶尔添置几件衣服,可依然是月光族。
有不少网友跟帖,感叹工资不够花,有些网友晒工资晒出了郁闷。此次海口80后晒工资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不管收入多少,月光族占比例大;二是,偏于休闲、娱乐享受消费;三是,持家理财意识相对薄弱,不注重储蓄。以此见之,与其说80后晒工资晒出郁闷,毋宁说晒出80后理财弱点。探究这一弱点的原因,至少有这样三点:一是,长期赖在父母身边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懂量入为出,科学打理自己的收入;二是,传统的家庭教育不愿意让孩子接触钱,误认为从小持币会使孩子思想受到铜臭的熏染;三是,年轻人缺乏理财意识,养成攀比、盲从、跟风等不良消费习惯。英国心理学家对100名3至8岁的儿童进行过调查研究表明:孩子的兜里越早有钱,他们就能越快地适应成年后的生活。看来理财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这方面我们不妨参看国外好的做法。譬如将理财作为必修课,分年龄段进行理财教育,在美国4至10岁掌握消费、储蓄、给予等理财的基本知识,并进行尝试;10至20岁时开始养成消费、储蓄、给予、使用信用卡等理财习惯。
谈到储蓄有一个经典事例,美国孩子将钱放在3个容器内。第一个容器的钱用于购买日常必需品,第二个容器的钱用于短期储蓄,为购买芭比娃娃等较为贵重的物品积攒资金,第三个容器中的钱作为长期存款放在银行里。这则事例充分说明美国孩子理财时善于统筹兼顾,合理搭配,既有考虑短线的花销,又能着眼于未来的价值。当务之急,家长、学校、社会应汲取国外经验,摸索一条适合国情的理财教育之路。譬如,懂得货比三家不吃亏的道理,形成理性消费的习惯;学会区别需要什么和想买什么,以及花钱的限度;带孩子到你工作的地方参观,让孩子懂得劳动和金钱的关系;告诉孩子不应乱花钱,让他们把部分零花钱存入银行;让孩子加入家庭财务收支讨论;杜绝私自从家中拿钱或随意向别人借钱的坏习惯。由此观之,80后晒工资不仅是自揭经济窘困,而且也暴露了我国理财教育的尴尬境地。增强理财意识,形成科学的理财观,是一个孩子立身生存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家长、学校、社会更应积极地做好理财方式、方法的引导,帮助孩子养成科学的理财习惯。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