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个人税收递延型保险”

4月19日,大盘微跌,而A股的4只保险股却走出了一波大涨行情:
中国平安盘中上探至41.50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上涨3.78%,最终报收41.01元,涨幅为2.55%;中国人寿全日涨幅3.09%;中国太保全日涨幅达到4.85%;新华保险则是全天都在高位运行,盘中更是一度涨停,最终收盘价为33.50元,较前一交易日涨幅高达8.38%。
同日,这4只股票在港股市场表现也非常强劲,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几只保险股的H股全日涨幅在2.97%—5.55%之间,其中新华保险以5.55%的涨幅领军保险业。
仅在香港市场上市的中国太平及友邦保险也借此东风呈现小涨态势,涨幅分别为2.39%及1.27%。
这些股票在大盘表现一般的日子里走出如此强势的行情,其动因来源于一个市场传言:对于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在年内开始试点。
这无疑对保险行业是个重大利好,而一旦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正式实施,也会对个人所得税减负起到积极作用。
什么是个人税收递延型保险?
企业个人均可获利
所谓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指个人收入中用于购买商业补充养老保险部分,其应缴个人所得税延期至将来提取商业养老保险时再缴纳。说得直白些,就是指投保人在税前买入养老保险产品,在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对投保人而言有一定的税收优惠。这一产品在许多国家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其中最知名的属美国的401K计划。
与市场上现有的养老险品种相比,该险种有一定的税收优惠。专家认为,发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能够有效拉动内需,释放存款,此外,还有利于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重要的是,养老基金规模的扩大,可以为国家积累大量的长期建设资金,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举例来说,如果个人月收入为6500元,每月拿出500元购买养老保险产品,那么当月需要纳税的工资收入就只剩下6000元,在退休后领取养老金时,再缴税就可以了。
对于投保人而言,购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最大的好处是减轻税收负担,因为购买此类产品的多为青壮年,在领取保险金时,他(她)已经退休,在这期间大约有20年—30年时间,而通胀、提高个税起征点等因素已经把个税给稀释了。
去年9月1日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将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至3500元,同时征税幅度也出现了调整,通过合理购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其对于每月个税的缴纳将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在退休之后,由于收入已经降低,即使再缴税的话,数量也将远远低于现在。
企业个人均可获利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是个双赢的举措: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购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员工自己投保,企业不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却能提高员工的福利;对于个人来说,由于在税前购买养老保险,就能减免部分当期的个人所得税。
之所以目前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迟迟没有实施,并不是技术上有操作难度,关键是每月缴费金额还是有着很大的争议,业内曾经有过一个测算:以月收入在6250元者为例,扣除四金后(按照占比工资19%计算)以及个税起征点3500元后,应纳税的收入为1562.5元左右,缴税标准应参照10%的税率计算,再减去速算扣除数105元,需要缴税51.25元。
如果可以税前列支600元作为保费,月收入6250元左右则应纳税的收入为962.5元,按照3%税率计算,应缴税28.875元。也就是说,如果购买了个税递延型养老产品,每月可以避税22.375元。
以此类推,如果每月购买600元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收入越高,其避税的金额就越大。
另外,如果实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初期可行的办法就是通过个人所在企业代缴保费,等到领取保险金时,再由保险公司代扣税。而且,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将采用个人保单团体投保的形式,投保人在保费上还能享受到团险的较低费率。
保险公司设计相关产品
多为分红险和万能险
还是存在市场风险
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英大泰和人寿、平安养老、太平养老、长江养老和泰康养老7家保险公司获准参与前期筹备。
对于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保险公司一直是态度积极。
相关产品保险公司早就设计出来了,在业务流程、产品开发、客户资源等方面也都做好了准备,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本身并不复杂,精算很容易做,在现有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基础上进行调整就可以了,现在保险公司只是等待政策放开。某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另一家保险公司目前正在设计筹备阶段的试点产品,或在缴费、投资环节免税,领取环节征税,主要是分红型和万能型的保险产品,而投连险暂时未涉及。
中国太保也表示,目前已经完成了多款税延型产品的设计,主要为分红险和万能险。
另外,市场普遍预计在实行新个人所得税标准后,缴费限额可能会提高到每人每月600元或者更高。
还是存在市场风险
不过,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毕竟还是一种商业保险,其中也是存在着一定风险的。
首先,从产品形态看,目前该险种主要还是以分红险以及万能险为主,并设有保底利率,账户价值为交纳的保费以及投资收益(这两种保险形式从风险来看,没有投连险来得大,毕竟投连险可以全部用于股市投资,波动性很大)。
即使是分红险和万能险,我们也可以从历史数据看出,其在资本市场波动比较剧烈的时候,也会产生不小的风险,虽然已支付保费不太可能损失,但收益有可能会大大低于预期,这对于今后养老的需求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还有一点是对于目前负担比较重的青壮年而言,特别是那些身背房贷的人,每月扣除了定期缴纳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否会对于自己的生活品质产生影响,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毕竟,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一个长期的投资理财,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一定要全面了解,并权衡自己的实际情况再决定是否购买。

年内有望分批试点
其实,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早在2009年就已经在国内提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之所以一直未见实质性启动,主要是在于其操作性的问题,因为对于延迟纳税而言,目前的税收征收系统很难做到,个人的信息管理在几十年的过程中变化会很大,因此,个税的征收还难以建立在个人征收的基础上。
对于这一险种推出最欢迎的一方肯定是保险公司。但是实行这种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涉及多方的利益,并不能由保险监管机构一方拍板。因此,在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推出上,保险公司的态度很积极,但是想法过于乐观,没有换位思考。实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将会造成当期政府税收的减少,但同时产品销售会增加企业营业税及所得税,一加一减之后,差额究竟是正还是负,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另外,养老保障体系三大支柱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中个人缴费部分的税收政策尚未解决,必然会给个人养老保险中税收递延问题带来障碍。
去年9月1日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将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至3500元,这也给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推出增加了难度,由于试点的测算基数发生了变化,相关方案及产品就需要重新调整,主要包括缴费限额和税延模式。
正是由于这些难题的存在,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推出一直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不过,目前市场风声又起,传言递延型养老险试点开闸时点已经临近,近期或许有重大突破,目前各家保险公司积极申报参与。消息称,上海、天津、北京、深圳分批上马,试点规模可望超预期,这是近年来保险业最大的政策红利。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