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保险投入养老产业如何盈利值得探讨

10月22日,由《保险文化杂志》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在贵阳举行。某保险董事长李飞出席并参与圆桌论坛讨论。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现在一谈养老问题感觉很重,这个课题又是当前国家形势面临的一个最严峻的事情。大家都在谈养老,我们面临现实的老龄化问题、支付体系,现在严重不足的问题,还有养老的设施、医疗严重不足。但是我们又面临着老龄社会,2050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到5个亿,很可怕。我们在转型,工业在转型。
但是,现在养老也迫在眉睫,我们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这一转型过来以后,我们基本以经济为主。但是真正说的把养老的问题摆到题面上,可以说从2013年开始。国务院、党中央还有各级部都在谈。我想最近这几年,我参加这样的会,可以说得有五六十次。高到各部委的,低到民间的这些养老,我都看了。
某保险也发展比较快,也考虑到了这个养老,就是产业链的延伸问题。我们走得很慢,我们有很多思考。保险怎么能够跟养老结合到一起,这是个非常好的课题。这个命题怎么去解,实际上最关键的一个,就是投资收益和投资的风险度和忍耐度问题。
投养老社区前期投入,我可以举个例子。我们跟青岛崂山在2013年就签了一个5000平米的养老社区,当时他要求引进的是北大医院,我们四方签了协议了,由绿地来承建。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是由房地产商,就政府给房地产商的一定的优惠,然后来弥补这一块,我们出资在建。医院是由我们来出,这样就和医院结合到一块了。
医院要做一千个床位,他要投入200亩地到300亩地,在建以后,包括设备算下来是30个亿,资产、设备是他来装,由医院来出技术和人员。最后我们算了一个账,这个医院我们作为叫理事的合作单位,能不能挣钱。怎么才能挣钱。结果算了半天,盈利模式不清晰,很难挣到钱。投入以后有五年到十点的培育期我就忍不住了。最主要的就是,我们要进入这个领域,就要把盈利模式想好了,商业模式想好了,运作模式想好了。一个大盘没有医院是不行的,必须得有三甲医院,因为老年人最后去世都是心梗和脑梗,没有新脑管医院在这撑着谁也不敢做。因为这个东西都是很现实的东西。
还有一个就是运营模式,因为养老的运行模式,和我们保险是真实跨界,确实是两种行业的跨界。这里面比如护理,我们国家护理,现在卫生部和民政部都在考虑,护理问题怎么解决。我们大量的护理人员有的跑到国外去了,但是国内就留不住,因为护理人员没有资格,不像主治医生,他觉得在国内干个护理,这个职务是没有保障的,也没有资格审批。所以大量的护理人员怎么来,这些东西都要研究透。
我现在也在逐渐改变保险怎么做养老,因为它还是投资思维。特别是我听到咱们保险养老社区联盟这个形式,就是整合现在对外做的养老的大盘,把他们给盘活了,这个投入都是很大的。
我主张社区养老,这个是很现实的。社区养老贴合中国的理念,离家不远,离社区不远,厉医院不远。而且这个现在去产能,很多地方我看商业不行了,给它作为社区的养老设施就非常好,这可能是我们今后要考虑进入养老模式的。因为第一产权清晰;第二个社区养老,市场不会出问题,人们都争先恐后的来;第三离医院比较近;第四管理起来略微简单。
最近我也考察了养老的大盘,它的前期投入真正靠养老的最后的回报,只能勉强把管理费和人员工资给满足了,真正前期投入的很难回来。所以说养老的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大家要谈的问题,关键是国家有个主导政策,产业政策,优惠政策。像保监会在投资方面,能不能给一个优惠。因为投出去的钱,资本就涉及到你的整个经营。怎么能够给它做好这件事。我们现在开始探讨,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拿出一个成功的盈利模式。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