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社保应只负责兜底;不能跟着需求走

"“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6年年会”于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郑秉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提出的分量是很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继续提出来,社会保障缴费要下降,2015年已经下降了3项社会保险的缴费,2016年有两项需要下调,一个是养老,一个是医疗。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三方面给我们重大的启示。第一,引入成本概念,强化投入产出的意识。从需求侧的角度来看,这么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它看成和谐社会,看成是需求,看成是一种福利,而没有把它看成是能够影响企业竞争力,影响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这就是从需求侧判断它,看待它的一个重要的区别。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双刃剑,应该建立好多相关的制度,比如说是不是积累越多越好,我们是不是像美国一样设立一个基金,明年支出百分之多少,是300%,100%,还是150%,不是越多越好。 第二点,要引入结构性改革,强化可持续性的意识,尤其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说从养老保险制度来看,每年正常缴费支出几乎与正常养老收入是相等的,每年节余这么多主要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失业人员保险制度是有问题的,基金规模越来越多,受益人数越来越少,下降了一半,势必要加强企业的负担,大量失业人员没有失业保险,企业主必须支付一次性的赔偿,增加企业的负担,失业保险的制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革这些问题。再比如说工伤保险,10年之前受益人数50万,现在是200万,10年之前是240亿,现在是1400亿。现在有条件,应该把它提高成省级统筹。从供给侧来看,应该强化可持续性的意识。 第三点,要引入制度供给的概念,强化底线的意识。中央经济会议提到社会政策要起到兜底的作用,从兜底的作用来看,这种制度的政策供给与需求还是不一样的。制定什么样的社会政策,社会就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政策,而不是完全跟着需求走的,福利的需求是没有尽头的,它是跟设计有关,由此强调顶层设计,一篮子设计。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凝聚共识,2008年实行的劳动合同法确实是有问题的,民粹主义还是非常盛行的。 "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