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棋局揭秘;股市没戏;何种投资最保险

最近的货币市场和融资市场有一系列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存款在下降;信贷增长规模在下降;银行在拼拉存款;余额宝一路绝尘突破1000亿;债券收益率上升较快;国库3个月定存招标利率到6%;债券交易员又开始展露文艺才华:写诗画漫画;担保公司爆出一些没有新意的“跑路”新闻。这些事件如同纸上一些小点,当把这些点一个一个连起来的时候,你会得到一幅图。那么我们面前呈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呢?现象后面的路径目前市场上的各种金融创新,一大部分都可以归纳为一个词:资金黑市。
说黑市并没有贬义,它是对管制利率和管制市场的一个市场化反弹,符合经济规律。黑市这个词在中国语境里容易被大家理解。我们看到,一方面:市场利率的上行、8号文压力下银行理财继续繁荣、类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规模的持续增加;另一方面:银行存款在萎缩,银行在血拼存款,金融脱媒愈演愈烈。利率的全面上涨银行体系外的资金利率以各种金融创新之名被提升,同时正规市场中的利率水平也在显著提升:SHIBOR、银行间回购利率、国债利率、信用债利率、各个细分市场的“类货币市场基金”(包括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市场基金、券商的资产管理计划、信托的资金池信托计划等等)的收益率等都在往上走。价格跳水的逻辑利率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可以从最常用的现金流贴现模型来解释。
这个模型认为,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值之和就是资产价格。假设资产的未来现金流不变,预期收益率/贴现率/利率的上涨,会使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减小,即资产价格减小。模型的解释只有参考作用,现实地看,真正决定价格的不是未来现金流的贴现率,而是现在融资现金的可获得性,因为大多数资产都有与资产期限不匹配的负债成分,要靠不断滚动短期债务来维持资产价格。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资产价格风险)都由流动性来维持,在不断借新还旧中保持着。现在流动性的变化和资金成本的上涨,使得原来的风险绝缘体变成了风险的超导体。风险分散的余地在减小,而风险因素的相关性在加强。
失去流动性维系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就像两个向下滚落的石头,一个拽着一个往下掉。那么风险在市场上会如何流转?首先,信用风险很可能将在非标准化投资产品中冲开第一个缺口。非标准化投资产品的主体是表外的信贷,往往资质较差、资产负债期限有较大错配、真实杠杆高于名义杠杆、操作的不透明、对短期融资的源源不断的需要。这些特质在流动性收缩和资金成本上涨的环境中,是最脆弱的,也最容易倒下。其次,债券基金,尤其是成立较晚的债券基金和杠杆型的债券基金,将遭到打击。债券投资已经遭受了打击,但这还不是文艺范的交易员渲染的债市的冬天。目前只是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刚露了个脸,另一个主要的连环杀手:信用风险,还没有登场。当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相关性进一步提升,演绎出三鬼拍门的恐怖片,那才是债市的冬天。第三,内在经营性杠杆比较高、负债率高、负债结构不合理的企业,过度扩张的企业,被长期的流动性宽松泡软了骨头的企业,将会被市场上一堂生动的资产负债管理课,同时付出高昂的学费。
第四,股市将在改革政策的利好、美国货币政策和中国债市巨大阴影的利空中,艰难寻找方向。债市繁荣,股市不一定好,但债市入冬,股市一定更差。这次会有不同吗?不妨让利率子弹飞一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对于严格管理的货币市场基金和信托产品而言,资产规模将会有不错的表现,因为它们的主要资产现金和类现金资产,正在变得更值钱。你若有现金,便是晴天。这些产品的收益率会继续上升,并因为其流动性相对较好,会不断吸引资金进入。
这就像一个资金市场的“黑洞”天体,有极强的吸引力,连光线都不能逃逸出。它们在不断加速存款从银行的流失,加速“金融脱媒”化。目前互联网上的货币基金规模暴涨,这除了互联网的威力之外,金融货币环境也有利于它的增长。早一点建立了资金池类业务的公司,赶上了这一波机会,日子会比较好过。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规模仍然会成长。而所谓“刚性兑付”的承诺,对信托产品来说既是压力,也是规模成长的机会。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