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体意外险中的1-6类职业通常是根据职业风险等级来划分的。以下是对这些职业类别的详细解释:
1.1类职业:这类职业主要是低风险人群,包括室内办公人员,如公务员、前台、会计、文案编辑、设计师、教师、律师和程序员等。他们的工作环境相对稳定,风险较低。
2.2类职业:涉及偶尔外出或需要做些轻微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如导游、推销员、业务员和清洁工等。他们的风险略高于1类职业,但仍然相对较低。
3.3类职业:这类职业涉及频繁外出或部分机械操作,如维修工人、农业牧业工人、地质探测员和小客车司机等。他们的风险发生概率高于1类和2类职业。
4.4类职业:这类职业包含一定危险性的工作,通常涉及体力劳动或经常操作机械,如电工、中小型货车司机、水电工和铁路维修工等。
5.5类职业:这类职业风险较高,主要包括涉及高空、电力作业(非高压电)、有毒物质和危险环境等高风险职业的工种,如油井工人、高空作业工人、电力作业工人和现金押解员等。
6.6类职业:这是风险最高的职业类别,指的是危险系数较高,有一定概率发生重大事故甚至危及生命的工种。这类职业通常包括伐木工人、钢结构工人、高空焊工、楼宇拆除工人、消防员、赛车手、地下采矿工人和隧道工程建设人员等。
在投保团体意外险时,了解并准确划分员工的职业类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职业类别的员工面临的风险不同,这将直接影响到保费的定价和保障方案的制定。同时,保险公司也会根据职业类别的变化来调整保费和保障范围,以确保保险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如有问题,可以扫码或者点击下方链接添加官方企微进行咨询,有免费的专业顾问为您解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