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买保险时如何看健康告知及异常项告知方法
一、健康告知的核心原则
“有限告知”原则
我国实行“有限告知”,即仅需回答保险公司明确询问的内容,无需主动披露未问及的异常。
示例:若健康告知问“是否患有高血压”,只需回答“是”或“否”,无需额外说明其他疾病。
以“医学诊断”为准
仅需告知已确诊的疾病,体检异常但未确诊的指标(如轻度脂肪肝)通常无需告知。
例外:若保险公司明确要求告知某项检查指标(如甲状腺结节分级),需如实回答。
关注时间范围
多数健康告知会限定时间范围(如“过去2年内”),超出范围的异常无需告知。
二、异常项的告知方法
1.常见异常项处理
已确诊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
必须告知:直接在健康告知中勾选“是”,并准备相关病历资料。
影响:可能被加费、除外责任或拒保。
体检异常指标(如甲状腺结节、肝功能异常)
未确诊疾病:若仅是指标异常(如转氨酶升高),但未确诊为疾病,通常无需告知。
已确诊疾病:如甲状腺结节被诊断为4A类,需如实告知。
住院/手术史
需告知:若健康告知问及“过去2年内是否住院或手术”,需如实回答。
例外:若住院仅因急性肠胃炎且已痊愈,且健康告知未问及,可无需告知。
2.告知技巧
仔细阅读健康告知条款:
逐条核对,避免遗漏或误解。
示例:若健康告知问“是否患有肺部疾病”,需包括肺炎、肺结核等。
如实填写,不隐瞒不夸大:
隐瞒可能导致理赔纠纷,夸大可能被拒保。
利用“智能核保”或“人工核保”:
若不确定某异常项是否需告知,可通过智能核保快速获得结论,或提交人工核保申请。
三、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
误区1:认为“只要体检报告没问题,就不用告知”。
正确做法:以医院确诊记录为准,体检异常但未确诊无需告知。
误区2:担心被拒保而隐瞒病史。
后果:未如实告知可能导致理赔被拒,甚至解除合同。
误区3:认为“所有体检异常都要告知”。
正确做法:仅告知健康告知中明确询问的内容。
四、总结
健康告知是投保的“必答题”,务必认真对待。
核心原则:有限告知、以医学诊断为准、关注时间范围。
建议:
投保前仔细阅读健康告知条款。
对不确定的异常项,优先使用智能核保或咨询保险公司客服。
如实告知,避免因隐瞒导致理赔纠纷。
示例:
若健康告知问“是否患有甲状腺疾病”,且您曾被诊断为甲状腺结节3类,需勾选“是”并告知;若仅是体检报告显示“甲状腺回声不均”,但未确诊,则无需告知。
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降低投保风险,确保未来理赔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