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深蓝君。
这段时间,圈里圈外都发生了许多事情。
圈里的,增额寿越走越窄,监管越来越严;
圈外的,是连官媒都下场来 diss 孔乙己。
我原以为这股风很快就过去了,没想到愈演愈烈。
单天阅读 2.8 亿,讨论 2.9 万,本是网友自嘲,硬生生被媒体滚成热搜。
于是,全网掀起了一阵“孔乙己文学风”,被裹挟的年轻人,灵活运用着“如果”句式,进行二创:
如果我没有上大学,就可以开开心心进厂拧螺丝;
如果我没有上大学,就可以毫无负担地摆地摊;
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可以安心去餐厅端盘子,去便利店收银,去奶茶店做奶茶......
可生活,没有如果。
一、谁是孔乙己
不知道各位是否还记得人教版语文课本的《孔乙己》。
《孔乙己》这篇小说创作于 1918 年,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关于谁是孔乙己,鲁迅先生其实废了不少笔墨介绍: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抄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吃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
首先他穷。
穷到都要上街讨饭了。
其次他混得差。
会写字,读过书,懂“茴”字的四种写法,但终归连个秀才也考不上,偷鸡摸狗的事情也没少干。
最后他还死要面子。
鲁镇咸亨酒店里,他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但穿长衫的人”。
总而言之,孔乙己是个读书成绩不行,又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也不愿脚踏实地工作的穷酸知识分子。
当然了,如果孔乙己的批斗大会开到这里,也就皆大欢喜,谁也没得罪谁。
但往后媒体舆论发酵的过程,已经上升到标签对立了。
先是官媒下场拱火批判说:
劳动光荣这话是对的,但连起来读,总感觉话中带点刺。
尤其是对于眼下正值金三银四找工作的年轻人而言,无疑是伤口撒盐,恰好卡住了他们最难以启齿的痛处——
找不到工作,看不见未来。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 年大学毕业生失业率达 16% 。
如果你对百分比没啥概念的话,那我告诉你,去年有 1076 万高校毕业生步入社会,有近 200 万人一毕业即失业。
其实年轻人用孔乙己作喻,多数语境下,还是自嘲为主。
身上镶着学历,背后爸妈含辛付出,为得就是讨一口饭吃。
就像孔乙己明明无法跻身上流社会,却又非要穿那不合尺寸的长衫。
说白了,当代年轻人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不是不想撸起袖子加油干。
而是那件看不见的长衫,真不是脱掉一件衣服那样容易。
寒窗苦读十余载,一朝出来拧螺丝,换做是你,你愿意吗?
我不愿意。
我的爸妈也不答应。
正如有个网友所说:
我介意的不是去工厂拧螺丝,我介意的是那身长衫是父母拼尽一生拧螺丝赚来的。
毕竟,骆驼祥子辛苦一辈子,只想供出个孔乙己。
现在媒体又逼孔乙己变回骆驼祥子,多少有点食肉糜了。
二、我们都是孔乙己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广州某个外卖平台,本科率达 30% 。
数据孰真孰假暂且不论,以我身边目之所及切身感受到的实际情况是,周遭失业的人不少,工作岗位饱和度也蛮高。
月薪 3000 元找不到农民工,却可以招到一批大学生,太真实了。
我们在丧失廉价的农民工,也迎来了廉价的大学生。
更扎心的是,这些廉价的大学生,正是这些农民工供出来的。
说到这,我想讲个真实故事。
前段时间,我不是迷上了骑自行车嘛,周末闲来无事便会蹬着它出去兜风。
远得去过松山湖,近得就在附近逛逛,固定路线会路过一片工地,这条路车少路况好,我经常骑。
傍晚六点,是工地工人们的下班时间,灰头土脸歪戴着安全帽的人,三三两两从里面出来,运气好的话,也能看到面挂笑容的人。
但多数情况下,看到的是饱经风霜的脸。
门口有卖盒饭的,10 块钱管饱,想要打牙祭也行,多走两步可以买到猪耳朵、卤串,以及大鸡腿。
但我发现,许多人都是买个盒饭,蹲下来就吃了,扒拉两口,转身走进旁边的工人宿舍。
后来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上前问了一个工人,为啥不去饭店炒个菜?
他说,饭店吃的话,盖浇饭起码得要20块,单炒一个菜更贵,没必要花这个钱。
我说,可是你们干的毕竟是体力活啊。
他说,没办法,家里还有俩娃上学,能省就省点,这个盒饭也能管饱。
如果单算日结的话,其实这些工人工资不低,但绝大多数人,背后都有一个,亦或是两个“孔乙己”。
有句话咋说来着,当你找不到身边谁是孔乙己,那你就是孔乙己。
讲这个故事,我是想表达,我们都是孔乙己,但我们比孔乙己活得坦荡。
内卷与躺平之间,“孔乙己”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第三种慰藉方式。
因为周围的声音都在告诉你“向上”是对的,“向下”就变成了犯错。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本不该这样。
大家都知道,我向来很少第一时间蹭热点,一是心力有限,二是容易打脸。
很多事件,我更愿意等热度褪去,再去端详事物本质,来龙去脉。
所以说,写这篇文章,也并不是为了抨击谁,而是希望大家都蹲下身来,认真去听一听年轻人的心声。
年轻人脱不脱长衫、为什么要脱掉长衫,应该是个自由的选择。
文章最后,我顺便问了一下ChatGPT:你如何理解年轻人的“孔乙己的长衫”?
它比媒体更懂人心。
如果大家在保险路上有任何疑问,也可以随时点击下方卡片,预约专业的老师来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