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深蓝君。
昨天下班路过某福,忍不住又卖了一颗金豆,算上去年囤的 5 颗,手头上已经集齐 6 颗豆子了。
打开小红书,光是讨论黄金的攻略帖子多达 500 万条,眼花缭乱,从挑到买,应有尽有,颇有一种满屏竟是黄金甲的韵味。
曾经那些沉迷黄金的“大妈们”,终于后继有人了,这其中包括我。
不得不说,买黄金这事儿真的很容易上瘾。
曾几何时,一说到买黄金,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家里长辈。
2013 年初,国际金价大跌,中国大妈横扫金店的事迹轰动了全世界。
先是买空国内最大的黄金现货交易的总集散地——上海黄金交易所;
后又转战香港澳门,短短一个月时间,香港 1200 家珠宝店黄金销售同比暴涨50% ;
到这儿还没完事儿,大妈们开始进军华尔街,花了 1000 亿人民币,购买了 300 多吨黄金。
然而,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现如今搅动黄金市场的消费主力变成了年轻人。
根据《2021中国黄金珠宝消费调查白皮书》显示,黄金的主流消费人群,年轻人占比 7 成以上,且以 25 - 35 岁为主,消费比例达到 75.59% 。
换言之,2021 年我国黄金消费总量为 1120.9 吨,其中 7 成有余全被年轻人薅走,基金受的伤,黄金全补上。
说到这,可能有人质疑,“土里土气”的黄金,怎么就俘获了年轻人的芳心?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回到年轻人身上。
程颖(化名)是从 2019 年始关注金价并热衷于购买黄金的人,已经毕业 3 年的她,每个月最大的动力就是腾出一部分工资用于买黄金,项链、戒指、耳环、手镯、吊坠甚至手链和脚链,全攒齐了,眼下目标,开始打起金条的主意,但那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起初只是自己买着玩,后来她把一些挑黄金、买黄金的心得,发在了一些社交平台, 开始受到网友关注,纷纷前来交流并分享一些品牌薅金攻略。
“经历了疫情三年,大家对未来都抱有不确定性,但理财意识增强了”她说,不少人也表示,买黄金确实容易上瘾,作为买过 6 个豆子和 2 条项链的过来人,我深表赞同。
但至于黄金为什么深受当代年轻人欢迎,私以为逃不开这两点:
1、保值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的话,黄金的确能起到一定的保值作用。
尤其当通货膨胀、世界政局动荡时,人们担心手里的钱变得不值钱,投资黄金能有效对抗通货膨胀。
对于这点,专心搞钱的年轻人则认为,如果黄金能保值、甚至增值,那就不算乱花钱。
▲图源可可黄金网
富时当首饰,穷时做盘缠,甭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黄金作为贵金属,都是妥妥的硬通货。
毕竟相较于一片绿光的基金和股票,黄金的价值增长和可操作空间可大太多了。
如果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运气好还能小赚一笔,亦或是戴一段时间再卖出去,或者以旧换新成别的款式,这不香吗?
2、颜值
保值和颜值,总归要有一个占上分的。
这两年,不少品牌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在产品设计上开始内卷起来。
比如采用古法黄金工艺制作的金饰,操作起来可不简单,包括搂胎、捶揲、錾刻、镶嵌、珐琅、花丝等十几种工艺,表面呈亚光、砂状肌理,克制又高级,很难不爱。
黄金的制作工艺卷成这样,款式设计自然也不甘落后,麦穗戒指、小桃花转运珠、金蝴蝶项链、羽毛吊坠,总有一款戳中人心。
更何况还有数不胜数的跨界联名、十二星座款式。
为了和年轻人保持同频,头部品牌诸如周大福,联名的品牌包括奥特曼、迪士尼、周杰伦,吸金能力极为可观,借用程颖的原话来形容黄金便是:
以前有多嫌弃,现在就有多爱。
高颜值,是年轻人购买的黄金的理由之一,但也不免让人担心掉进消费主义的陷阱。
这是我想跟大家探讨的第二个问题。
成年人的世界里,钱就是最大的底气,但怎么用钱,也把人分成了不同样子。
比如只看收益忽略风险的,殊不知,天下哪里有掉馅饼的事。你看中别人的高收益,人家看中的却是你的本金。
比如理财毫无章法的,这样的例子身边比比皆是,曾经有读者向我吐槽,自己被朋友推荐买了一份分红险,于是他就把自己全部的积蓄都投了进去,后来有急事想用钱,却发现退保差不多要亏一半。
我们在做任何投资前,脑子里要有一份清晰的财务规划,搞清楚:
哪些钱可以拿来理财?大概什么时候会用到?
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安排,大家可以参考“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
这图大伙儿都不陌生了,咱就不展开赘述,避开这两个大坑,你就已经比别人赢在起跑线了。
下面我直奔主题,除了买黄金,这届 90 后是否还有其他可行性方案。
根据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特性,主要分为 5 个等级,从 R1 到 R5 ,风险依次提高,具体见下图:
这些理财产品都是普通人能经常接触到的,但不同产品的收益、风险、灵活性差异很大。
我拎几个重点讲。
1、储蓄险
储蓄险的长期复利在每年 3.5% 左右,在整个低风险市场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安全性较高,现金价值写进合同,确定性很强,既可以作为短期“灵活储蓄”使用,也可以用作长期财务安排,给孩子准备一笔教育金或者自己的养老金。
顺便说一下,这段时间储蓄险的下架潮又来了,像我们熟悉的大IP金玉满堂2.0已经定于本月底全网下架,想上车的朋友抓紧机会。
2、银行理财
目前,银行理财最多的是 3~4% 左右的年化收益,但银行理财和债基一样,都是不保本的。
想必各位也有关注硅谷银行破产事件,波及范围和人群都还蛮广,但好在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宣布出手兜底。
现在很多银行理财产品,也都有标示风险级别,见下图:
▲图源某银行APP页面
如果篮子里有闲钱,可以关注一下银行理财产品。
3、债券型基金
不少中长期纯债基金的近 3 年年化可以做到 4~6%,短债型的在 2~4% 左右。
但就选债券基金,也得讲究一些方法,3 年年化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说明什么,真要入局,应该参考其过往 5~10 年的收益。
其次,除了历史收益,债基的规模、持仓、回撤幅度也都要看。
如果对收益要求更高,还可以关注混合债券型基金、可转债基金、股票型基金等等。
再多说一点,普通人做投资,看清楚自己的能力圈真的很重要。
甭管任何理财,本金安全是第一位,这条铁律,适用于所有人。
说一千道一万,无论是为了开心,还是为了投资,都不要盲目跟风。
眼下的这波黄金消费热度依旧旺盛,但想要“理财保值”的年轻人们,也要留神,不要成为了新的“韭菜”。
希望今天的这篇文章,能帮你避过投资路上的一些坑,为你在理财路上提供一点思路。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理财的小技巧,可以点击下方卡片,预约1对1的保险咨询服务~